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2023年8月號 島旅.農漁系地味探索

來一場深度島旅,重新認識屬於臺灣特有的文化底蘊。走進臺南市區,看見常民生活中的風土地貌;跟著屏東養魚人家的腳步踏進島嶼之南;穿梭臺東金崙的巷弄之間,貼近地方文史;看苗栗青年用創意串起傳統。再遠一點,面向海風前往馬祖,遇見純粹本心。

鄉間小路
重回島嶼之南 留在枋寮好好摸魚

走出枋寮車站,漁港的海味迎風而至,這裡是屏東平原與恆春半島的交界,臺鐵南迴線的起點。站內掛著詩人余光中於1960年代創作的〈車過枋寮〉,盛讚枋寮廣闊的田野、甜美的瓜果與豐饒的物產。產業流轉30年,現在近海捕撈與農業耕作減少,地勢平坦的沿海地區轉以養殖漁業為大宗,當年受牧神眷顧的原野漸漸被魚塭、水車取代。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區漁會投入食農教育 不只是懂吃還要習得漁村技藝

食農教育持續在各地發酵,漁業署也在107年啟動漁村青少年技藝傳承推廣教育計畫,歷經1年半的時間,中華民國全國漁會22、23日辦理39區漁會的推廣經驗競賽,由彰化區漁會及興達港區漁會獲得第一名的肯定。長期關注漁村活化轉型,同時也是競賽評審的海洋大學應用經濟所助理教授蕭堯仁認為,食農教育是延續和活化漁村生命力的關鍵,透過現場體驗和傳授正確的產業知識,讓漁村的孩子身體裡保有漁村的記憶與技藝,埋下未來返鄉發展的種子。

新聞
翻轉漁業新勢力,東澳漁業栽培區世界海洋日永續盛典

海洋覆蓋地球近四分之三表面積,同時也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起源,各種豐富的海洋資源提供人類食物,也是許多人賴以維生的命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為響應聯合國世界海洋日,聯合宜蘭縣政府、蘇澳區漁會、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北海洋科技大學及東澳社區等,於6月8日來到「東澳栽培漁業區」舉辦「2018世界海洋日—親海、愛海、護海」活動,希望藉此喚起國人更加重視海洋環境,共同關心海洋生物的家。

豐年雜誌
勞力不見得是付出的唯一方式,自己的定位最重要

都市女孩嫁進漁村後,要如何成為一位稱職的漁村媳婦呢?成長的時空背景與原生家庭等影響,都有不同詮釋。屏東縣佳冬鄉佳南漁場的羅玟玲花了將近20幾年,才找出嫁進養殖人家後,為人媳婦與妻子的自我角色、定位及價值。

豐年雜誌
都市走進鄉村,不只調適心情,還要創造自己的價值

從外地嫁到鄉村,對於一個都市女孩來說,是個全新而且是未知的開始。從改變生活型態開始,需要調合的家庭生活、全新職場挑戰、甚至是每天要吃什麼,都是新的課題。

新聞
愛,如何讓都會女孩羅玟玲嫁漁家郎,打造有情感的食魚體驗?

原本是幼教老師的羅玟玲,因為愛情嫁到漁村,從漁村生活及銷售水產品的過程中,她察覺現代小孩不愛吃魚,而決定投入食魚教育。

新聞
食魚如何食到心坎裡?這群「股份魚鄉」年輕人告訴你

自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紀良瑾、陳瀅羽、廖宜霈及林筱菁組成的「股份魚鄉」團隊,以「魚情漁理,知情達理」作為提案主題

新聞
【漁鄉趴趴走】金門成功漁村傳承牽罟漁業情

位於金門縣金湖鎮成功村的成功海灘,海域綿延約 2、3公里長,海灘寬闊美麗,至今仍無商業或人工開發,非常適合踏浪、遊憩、戲水,近年來,漁業刮起了休閒風

土地
大海的恩賜

這塊土地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不同的生活方式。作者返鄉後,體會農事甘苦,希望透過鏡頭的轉譯,讓更多人看見農事勞動人群的打拚身影,也才能發現,農村正萌發著許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