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力不見得是付出的唯一方式,自己的定位最重要

文/洪嘉鎂 圖片提供/謝佩穎

都市女孩嫁進漁村後,要如何成為一位稱職的漁村媳婦呢?成長的時空背景與原生家庭等影響,都有不同詮釋。屏東縣佳冬鄉佳南漁場的羅玟玲花了將近20幾年,才找出嫁進養殖人家後,為人媳婦與妻子的自我角色、定位及價值。

長達8千多個日夜,她面臨許多內心掙扎與反覆搬遷的躊躇,最後在莫拉克風災的衝擊下,因為個人信仰與丈夫期待,讓她下定決心回到曾經因壓力而逃離的鄉下村落。已經結婚22 年的羅玟玲,談起剛嫁入漁村的日子,神情充滿專注和感性。

一開始嫁入漁村,壓力大到想逃避

「從小對漁村毫無接觸,更沒有想像過有一天會在漁村裡定居。」她回憶婚後不久,每天想著都市生活的繁華與便利,以及規律生活。雖然當時公婆沒有強迫她參與家中養殖工作,但她還是需要適應與先生每晚睡在簡陋漁寮看顧魚塭的生活。

剛嫁進來的她,不懂養殖也受不了炎炎日晒,更不喜歡空氣中濕鹹的魚腥味。婚前她是家中獨生女,從小被父母極度呵護,從沒做過任何粗重工作。但嫁給養殖人家後,她發現需要學習並接受挑戰,她看著婆婆料理三餐,還要外出務農及養魚,她感到莫名的沉重壓力,壓得喘不過氣。

她害怕未來也像婆婆一樣,沒有夢想與成就,換得一輩子的辛勞及身體損傷。此時,家庭也出現狀況,在沉重壓力下,羅玟玲便帶著剛出生的兒子搬離佳冬。

「如果不會養魚要如何成為丈夫強而有力的後盾,與肩負起漁場女主人的重擔  呢?」莫拉克風災重創佳冬鄉後,羅玟玲看到許多外地人來佳冬鄉協助重建,再加上先生也向她表示,希望一家人能同住在屋簷下,這讓她開始思考回家後的生活。

肯定自己,勞力付出不是唯一的價值

後來因為婆婆離世,羅玟玲順理成章成為女主人,與丈夫重建風災過後的家園。羅玟玲返鄉後,勇於嘗試,參加了第2 屆百大青農徵選、建構水產品銷售通路、推動食魚教育等,甚至全力投入新家農舍的設計,她希望能打造夢想的家園與生活。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2018年0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