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當「經驗法則」遇見「忽冷忽熱」- 氣候不可逆,提升農業調勢力

極端氣候發生頻仍,近年天災農損屢 創新高,從過往 7、80 億元,2016 年一舉飆到 355 億元。霸王級寒流、炎熱 盛夏、破紀錄雨量……,未來極端氣候可 能成為常態

新聞
解密氣候變遷,從森林氣象做起

極端氣候影響農作物,住在山上的植物和動物感受更深,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發現,過去 10年,宜蘭平地降雨天數減少 3.3天,年降雨量增加 19.83釐米,山上的降雨天數卻增加了 6.2天,年降雨量大幅增加了 139.44釐米,山地多雨及降雨日數的增加,可能是造成宜蘭地區近年容易澇害的主因。

新聞
【飽讀好書】歷史上的大暖化

透過保存良好的蒙古古松,我們得知成吉思汗東征西討時,蒙古草原正處在漫長的溫暖期。在這溫暖期裡,頻頻降臨的乾旱可能大肆摧殘了乾草原牧草,從而使游牧民族生存所賴的馬和各種牲畜面臨糧食不足危機。

新聞
不怕老天爺變臉,設施農業穩定農作生產

極端氣候的變化,為臺灣農業帶來衝擊與災害,因此農委會推動強固型溫網室設施,希望協助農民保全作物、減少生產設施受損、穩定蔬果供應價格。

新聞
循環性農業政策當道!日本

1991年FAO提出「農業可以永續發展」的概念後,日本當局於 1992年明示「積極推展環境保全型農業的新政策」

新聞
【飽讀好書】猶加敦的艱辛歲月與哈瓦納辣椒

展開田野調查前,我們要先到市場裡逛逛。我們前往梅里達市政府辦的果菜市場,打算瞧瞧當地人處理哈瓦納辣椒的傳統方式,以及他們是如何經營、交易,最後販賣給家庭料理者與餐廳廚師。

新聞
非旱即澇又三溫暖的天氣,農業如何耐得住?

氣候變遷已成現在進行式,從年初寒害、雨害到近來颱風肆虐,對農業造成嚴重衝擊,尤其從尼伯特、莫蘭蒂到梅姬颱風,一連串狂風暴雨加重了務農挑戰與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