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登輝
主先生,也是臺灣的農業先生,豐年社出版《永遠的農業人:李登輝與臺灣農業》,以農業為經緯,從日治時期農林經濟系的少年學生直到卸任總統後培育源興牛,回顧李前總統的人生與關懷。
在成為「民主先生」之前,父親的所學、所求與所想,其實正是「如何讓大家有尊嚴的吃飽」,一位農業人畢生的職志。而這本《永遠的農業人:李登輝與臺灣農業》正是以「農」為經緯,完整回顧他的一生,具有相當高的獨特性與可讀性。
李登輝前總統的一生,可以說是台灣近代發展史的縮影。他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享譽國際的農經學者,他曾深入走訪基層,實地調查台灣農民的生活及農村的發展;他一手推動各項改革,為台灣農業打下紮實穩固的基礎。
大正12年(1923年)一月十五日, 農曆壬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北臺灣一個靠山面海的小村莊「埔頭坑」,有一個小男孩誕生了,他的名字叫做李登輝。李家上下一陣忙碌, 歡喜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沒人想得到,這個小男孩有一天會成為享譽國際的農經學者……
前總統李登輝留給臺灣人的禮物「源興牛」今(13)日正式上餐桌,源興牛的血統來自於原原種但馬牛(日本和牛的鼻祖),經過多年的配種培育,現在已有近3百頭的飼養規模,專賣源興牛的源牛餐廳今天開幕,源興居生技董事長劉泰英表示,國產牛肉市占率僅5%,前總統李登輝期待國內畜牧產業的發展更完整,基於此信念培育源興牛,希望經過推廣可使臺灣的肉牛產業蒸蒸日上。
前總統李登輝在政治領域成就之外,也是一位聞名於世的農經學者。他於1972年擔任農復會農業經濟組組長時,就認為在社會工業化、農業現代化趨勢下,農家勢必朝向擴大規模與專業化生產,而在《豐年》半月刊發表〈農業生產專業化與農業金融〉,指出農業金融體系也必須加以改進配合。
前總統李登輝晚年的農業志業「源興牛」,即將許臺灣肉牛產業一個特別的未來。負責源興牛培育、配種、產品化工作的源興居生技公司,今年上半年開過2次牛肉的盲測品評會,源興居總經理黃世榮表示,與美牛Choice及Prime等級肉品做比較,「源興牛的肉質都已超過美牛,有專家的評測結果,讓我們很有信心」。
前總統李登輝逝世1周年,他是臺灣農業的重要推手,一手規畫並建立臺灣養豬產業,還想建立臺灣的肉牛產業。肉牛事業一直等到他退休後,在陽明山找到日治時期自日本引進臺灣的和牛後代,才重燃希望。這些「源興牛」目前正進行原品種登記程序,核准登記後就能推廣銷售,成就李登輝留給臺灣農業最後的禮物。
農委會前主委彭作奎在新書中曝光87年至89年間農發條例修法秘辛,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先生,從原本支持「新購農地不得興建農宅」,轉為向老農派立委妥協的關鍵,就是89年總統大選的選舉考量,不過,彭作奎說,李登輝要他改以行政命令嚴格限制農宅興建條件,以彌補刪除「新購農地不得興建農宅」的缺失。
揮別動盪不安的2020年,回顧這一年農業重大事件,重中之重非「豬」莫屬,歷經24年終於成為口蹄疫非疫區,臺灣豬肉將重回國際舞臺;政府宣布開放萊豬進口,為迎戰美豬,成立養豬產業百億基金嚴陣以待。武漢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農產品貿易及農漁民生計遭受衝擊;氣候變遷加劇,稻田缺水危機,發生桃竹苗地區史上二期稻作停灌,成為接管百年農田水利會、甫成立的農田水利署最大挑戰。農傳媒選出今年十大農業新聞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