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響應有機3.0,友善耕作也是重要一環,務實放寬有機驗證規範

2017年友善耕作開始推動後,據農委會統計,至2018年8月底,有機農業驗證面積已達8,216公頃,友善耕作登錄面積達1,798公頃,有機及友善耕作總面積達1萬14公頃。農糧署有機農業科科長賴明陽說明,為了促進有機產業發展,響應國際有機3.0的倡議,於2018年公布了《有機農業促進法》,第四條說明,主管機關應推廣之有機農業,包含未經第三條第十一款驗證之友善環境耕作。因此友善環境耕作是有機農業推動的一環。

新聞
【IFOAM ASIA】校園是餐桌也是產地,菲律賓有機農業小學的日常實踐

國際有機農業運動亞洲聯盟(IFOAM ASIA)第三屆亞洲有機大會於菲律賓Bislig City(比斯利格市)舉行,由該市出資邀請全球24國150多名代表齊聚一堂,參與有機青年論壇、亞洲有機米會議及有機貿易展覽會等活動。除了相關系列活動之外,致力發展「有機生態村」的現任市長Librado Navarro更帶領各國代表參觀該市的公家有機農場、在地農民組織及3所有機學校,讓一行人看見孩子才是有機農業推展的希望種子。

新聞
【有機農業3.0】如何投入有機農業生產?農場規劃為關鍵,預防風險即為降低成本

臺灣有機農業發展至今,除了少量多樣化生產,也朝向規模化生產,各有不同經營模式與目標通路。注重食品安全、友善環境之外,有機農民亦面臨穩定產量、收益等課題。除了符合《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如何擬定經營方針策略至為關鍵。隨著《有機農業促進法》推動,預期鼓勵更多農民投入有機農業生產行列,但投入或轉型有機農業之前,應先確立自身定位,再進行合宜的農場設計,一起來看看不同規模的有機農場,各有哪些發展策略。

新聞
【IFOAM ASIA】菲律賓民答那峨島──看見有機農業訓練不只練技術,而是生活技能

2018年9月,IFOAM ASIA在菲律賓舉辦有機青年論壇,會議開始前,一群各國的有機青年夥伴,特別透過安排前往民答那峨島各地有機農業訓練中心參訪,認識在地如何推動以及互相交流,共同思考如何提升有機農業訓練能量。此番行程之中,我們看見了當地有機示範農場如何運用生活之中最天然的方式與素材,進行一系列培育種植。

新聞
農業的樣貌是什麼?神農計劃「小小農夫」報到,造訪有機農場鮮體驗

滿手的泥土石頭、汗濕的小臉蛋被太陽曬得紅嘟嘟的,在安排規劃之下,屏東縣南州國小的學生特別前往「神農計劃」安排的有機農場報到,進行校外農場教學。
神農計劃由「台灣好文化基金會」於2015年發起,從苗栗縣出發,再擴散至屏東縣潮東國小、潮南國小、四林國小與南州國小4所小學。概念主軸為凝聚土地、孩子與農業未來,透過校田實作、校外農場教學體驗等方式,引領學生珍惜食物、友善土地、以及重新想像農業是什麼。

新聞
有機農業促進法半年後上路!舊CAS臺灣有機農產品標章明年8月24日全面退場

《有機農業促進法》將於明年5月30日正式上路。本月11日,行政院農委會預告訂定首批相關子法與施行細則,除訂定舊CAS臺灣有機農產品標章使用期限至明年8月24日止,也訂定只要不是以平常販售規格出現、單純用來推廣的散裝有機農產品,不需標上農產品經營者或驗證機構資訊,仍可以彈性使用有機農產品標章,唯獨必須加註「不得販售」的警語。第二批推廣相關子法,將於本月26日前陸續公告。

新聞
【話有機】為何要發展有機驗證?不僅保質亦是保量,更需與國際接軌

未經過有機驗證的農產品不得宣稱「有機」,這段話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有聽過,這觀念由來,是在臺灣於2007年發布「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後開始的,目的是為了保障有機農業市場,農民通過有機驗證後,可取得有機標章及證書,也能協助消費者在選購有機產品時不易混淆。

新聞
新品種「臺南秈18號」 抗病又豐產,可望成有機純米米粉新興原料

臺南秈18號最大賣點是陳化時間短,只要兩、三個月就可以加工,維持稻米新鮮度,且具有豐產、抗病蟲害佳等特性。

新聞
擴大有機產品市場,專家建議鎖定外食族、輔導加工

《有機農業促進法》於5月30日正式公布,仰山文教基金會前(7)日舉辦「2018年有機農業論壇」,與會的專家學者認為,應擴大有機產品市場,目前臺灣每日至少外食一餐的人口比例高達62%,可鎖定外食族,推動餐廳使用有機產品,同時加強採後處理、冷鏈、倉儲系統,增強有機加工量能。

專欄
【話有機】從「問題解決」反思有機農業的擴增/陳玠廷

進一步,我想從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的觀點出發,討論如何擴增有機產業。然而,是解決什麼樣的問題、解決誰的問題呢?首先,從議題的討論來說,當前臺灣社會關於有機農業的討論,普遍存在著「對立」的氣氛,這對於向來訴求各種關係和諧(harmony)的有機農業而言,無疑是相當諷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