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老蘿蔔乾
封面故事
勤儉生活裡的甘美滋味

乾物是歲月的容器,盛裝彼時彼刻的風霜晴雨,對客家人而言,則是節儉精神的化身。群山環抱的高雄市美濃區,約九成居民為客家籍,乾物的晒製,讓保鮮有期限的蔬菜延長生命,鹹、酸、脆的百般滋味越陳越香,為一盤客家小炒,一碗暖心雞湯畫龍點睛,就算來到物資豐裕的年代,也能重溫客家人胼手胝足的拓荒心情。

日晒芋頭莖
封面故事
亙古不變的儲糧智慧

(tjanaasia,義林部落的原名)就坐落在其中一處山腳下。此處的居民是排灣族布曹爾亞族的中排群(Pavmaumag),原居於海拔更高的舊來義部落,1954年遷村後,這裡就成為第二個安身立命的家園。他們在山坡地建造家屋,在來社溪沖刷而成的狹窄谷地上耕作。

芭樂乾
封面故事
「我很喜歡有記憶點的食物設計,忙碌高壓的日常倚賴著保存食。」

始終認為,食物的身世,食物的親緣,倚賴的味道,與我們個人、家族、故鄉的生活質地和情感記憶深刻的交織在一起。

陳瓊惠 朱培綺
封面故事
在乾物的世界裡探索人與土地的豐美

乾物是保存生鮮食物最自然簡單的方式,又可以變奏成醃漬或發酵食等多樣型態。喜愛吃也研究吃的尋味獵人陳瓊惠(Lisa)與雜學者朱培綺(Peggy)將家中乾物的「冰山一角」帶來,各擺滿一整個桌面,興奮地互換乾物以及旅行各地的乾物見聞。

吳芷瑩插畫
封面故事
島上日味

取自山林、田野、海邊的物產經陽光洗禮,造就這座小島上的豐饒乾物。

徐小碧插畫 筍乾
封面故事
傲之筍乾

我在臺北出生、長大,故鄉南投的標記,只在兒時每年的寒暑假恍惚一現,可氣味卻濃郁明顯。比如父親愛吃的香蕉,個頭較嬌小,但香氣硬是強過高大的屏東蕉。比如混了韭菜去油炸的蚵嗲。比如香氣過人的凍頂烏龍。還有竹山的名產麻竹筍乾。

徐小碧插畫 乾甜椒
封面故事
一個太陽下

「麥田在陽光看顧下,綠袍轉為金縷,正陶醉享受著以為只屬於它的太陽。」─ Giuseppe Fanciulli

徐小碧插畫 臘肉
封面故事
我家,風起的臘肉

春雨只來了一天。綿綿密密,濛濛濕霧涼透了心扉。隔天,風起之時,空氣中除了海洋鹽味, 還添了些晴朗陽光。這是港都的冬末春初。

徐小碧插畫
封面故事
埕之上的蒸發

阿媽家的埕(tiânn)就像天然的乾燥機,在一條龍式的古厝前頭,用嘉義平原的熱情陽光將上頭的事物晒得舒爽緊緻,仰望朗澈的天空,大地的精華都濃縮在裡頭了。

愛玉
封面故事
「時光,仿若讓食物有滋有味的魔法……歲歲代代一過,只要保存得當乾爽,即成了無上珍寶。」

大約小學五年級時,就體察了生命的無常,對「物」喜愛欣賞,唯從不眷戀、不收集也不收藏,不喜留影,凡走過的絕不留下痕跡,卻又特別嗜讀各類史,也偏好有歷史的種種事物。於食物,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