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生力茶業一門雙傑,黃昶銪(左)、黃昶升(右)兄弟檔。
封面故事
用年輕人的視角感受茶 阿里山亮點茶莊兄弟檔,銪茗堂茶園與飲山郁茶館

近年來,茶席文化逐漸形成風潮,不論是嘉義縣政府舉辦的博茶會,還是阿里山四季茶旅,都頗受遊客喜愛,這根基於大阿里山地區歷史悠久的茶產業文化。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簡稱農糧署)自2014年開始評選「亮點茶莊」,仿效歐洲葡萄酒莊,鼓勵業者從生產、製造、銷售,進一步發展兼具觀光、文創、體驗的六級茶產業,至今選出36家,嘉義縣番路鄉就占了2家,由隙頂在地茶農世家生力茶業的第二代黃昶銪、黃昶升兄弟檔包辦。自小打下的基本功,加上不同發展方向,兄弟登山,卻各自努力出不一樣的風景。

泉發研茶由第三代老闆夫妻謝清泉(左一)、蔡桂葉(左二),第四代大女兒謝雅惠(右二)、大媳婦彭怡珍(右一)等人合力經營。
封面故事
泉發研茶 薪傳百年製茶技藝 品一碗不妥協的茶,直擊做茶馬拉松

南投名間鄉松柏嶺茶區海拔200~400公尺、位於八卦山脈最南端,茶葉種植面積和產量居全臺之冠,長期供應國內商用茶市場近8成原料,但量大不一定等於低價次等,當有的茶農選擇產製價格較低的飲料茶,如今已傳承第五代的泉發製茶廠,百年來始終秉持對品質絕不妥協的職人精神和振興茶鄉茶業的使命感,如何成就一杯茶湯、茶香、韻味俱足的好茶,一起前進今年春仔茶的製茶最前線,讓老師傅為你說茶吧!

茶芽的萌發與水分高度相關。
封面故事
有水斯有茶!配合氣候節奏舞動的臺灣茶產業

臺灣茶產業發展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委會)茶業改良場(簡稱茶改場)息息相關,從茶樹品種、茶園栽培及管理技術、茶樹病蟲害防治到製茶技術改良、茶葉多元化產品等,120年來與臺灣風土同舟。其中研究氣候變遷與農業生長模式多年的研究員蔡憲宗表示,善用茶改場選育的抗旱品種,結合科技智慧掌控氣候變化,同時針對茶菁特性調整製茶技術,將有助強化茶產業韌性。

《豐年雜誌》2023年4月號立體書封面。
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3年4月號 臺灣春茶風土學 抗旱不妥協

懂得吃喝的蘇東坡說:從來佳茗似佳人。一如臺灣喝茶的方式,從早些年的壺泡、茶藝館,現在已經是手搖茶、罐裝茶當道,茶湯卻依舊那般甘醇引人回味。今年早春以來的乾旱重擊了茶園的生產,突顯氣候調適議題的重要性,也讓人更體會到臺灣春茶的珍貴。

茶博士陳國任。
封面故事
客座總編輯|茶博士 陳國任 臺灣茶風土獨到 春茶抗旱有撇步

在臺灣所謂春茶,指的是從農曆節氣上「立春」到「穀雨」這段時間內所生產的茶。春茶所需具備的條件,是在冬季有很長時間的休眠,再來是溫度及日照都很適宜茶樹的生長,因此無論滋味或是香氣都有獨特之處。臺灣春茶產量約占全年30%,是茶農最喜歡的季節,加上耕作與製作上的到位,都讓人在品嘗春茶時感受到春天的美妙氣息,無論香氣或滋味都是人生一大享受,因此出現「以春茶為貴」的說法。

新聞
採收前冷一波 各茶區春茶產量品質差異大

4月中旬一波強烈大陸冷氣團,凍傷部分高山茶區剛萌芽的茶葉,產量因而大減;部分茶區則是因為日夜溫差過大,芽長得不整齊,加上採收無法延期,產量因此受到影響;但也有茶區不僅產量增加、茶菁品質也令人滿意。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阿里山春茶3大賽陸續出爐 比賽茶售價今年更高貴

阿里山茶區的茶葉有3大擂台賽,主辦單位分別是梅山鄉農會、阿里山農會,以及阿里山生產合作社,今年受到氣候乾旱影響,比賽時間隨著採收時間而延後,最早交茶且最早做評比的是阿里山生產合作社主辦的比賽,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蔡惠櫻說,今年春茶的公孫芽比較多,肥瘦較不一,茶樹缺水也可能導致苦澀,淘汰的參賽件數有多一些,但只要能取得比賽入圍,品質都相當好。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春茶延後採且產量減3成 噴水維持綠意終於等到雨來

去年年初氣候偏冷,今年偏乾,讓阿里山春茶連續2年產期延後,各茶區的茶菁減少2、3成不等,梅山茶農說,去年年初天氣比較冷,但產量較多,今年氣候乾旱,春茶產量比往年減產約3成,如果茶園沒有灌溉設施,旱災情形也會比較嚴重。農委會茶葉改良場指出,茶樹一定要種在有水的地方,防旱對茶園管理而言,是重要課題,因應氣候變化劇烈,農水處也補助茶園建置灌溉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