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承信的「三郎牧羊場」自1980年代開始已經歷3代經營。
豐年雜誌
肉乳皆困 國產羊陷高成本少子化泥沼:肉價須調節機制 乳少待鞏固銀髮市場

國產羊肉自2024年底跌至今(2025)年7月,僅剩每公斤均價168.6元,羊農叫苦「賣一隻賠一隻」;此外乳羊飼養頭數亦逐年下降,2024年產乳量10,283公噸是10年最低。無論乳、肉,國產羊市場皆呈現萎縮狀態。面對低價、高成本、少子化等長、短期不利因素衝擊,國產羊究竟該何去何從?

陳瑞成(右)於2003年興建「成立種肉羊畜牧場」,目前已交棒給兒子陳奇峯(左)處理場內羊隻大小事。
豐年雜誌
成立種肉羊畜牧場 優良基因的配種首選:嚴謹防疫健康監測 第二代陳奇峯守住臺灣唯一

位於臺南市麻豆區的「成立種肉羊畜牧場」在今(2025)年8月27日獲頒114年度臺灣地區優良肉羊場證書,已連續十餘年通過評選。2014年第二代場主陳奇峯返家接場後,第一代場主陳瑞成又建了新場,如今畜牧場內共飼養854頭山羊,以努比亞為主、紅波爾為輔。身為全臺唯一合法凍精並擁有血統登錄證書的種肉羊場,他們堅信高規格的飼養品質。

李明興的豐興畜牧場,規模約350頭乳羊,日產乳量400至500公斤。
豐年雜誌
行過羊奶黃金時代:李明興養羊近50年 人生就是羊乳史

養羊46年的李明興是嘉南羊乳創始會員之一,他曾與人合夥經營全臺最大乳羊場,走過羊乳最好的時代,也咬牙撐過口蹄疫帶來的連續3年虧損。對他來說,走過風雨,對羊乳產業起落他自有定見。他堅信羊乳自有懂得價值的客戶,身為羊農唯一要做的,無非是帶著他一身的經驗,把關好每滴羊乳的品質。

黃喜安(右)和兒子黃嵩竣(左)兩人一起經營的嵩竣畜牧場,是嘉南羊乳旗下的牧場之一。
豐年雜誌
嵩竣畜牧場 日均產乳量高於全國:第二代黃嵩竣打造三代同堂的養羊生活

日均產乳量高於全國平均的「嵩竣畜牧場」,由第一代場主黃喜安與第二代黃嵩竣共同經營。今(2025)年7月,剛創下單頭乳羊單月日均產乳量達3公斤的紀錄。目前牧場共飼養約480頭阿爾拜因山羊,包括乳羊、公羊、母羊與仔羊。場內透過飼料攪拌機將牧草切短後混合飼料,並像人類的飲食作息一樣照三餐餵食,這樣的管理方式成為穩定產出高品質羊乳的兩大關鍵。

江長利從小夢想開牧場,用畜牧專科專業飼育羊隻。
豐年雜誌
畜牧專科養三隻羊起家 打造羊世界休閒牧場:推廣國產羊食羊教育

位在桃園中壢的「羊世界牧場和勇伯羊餐廳」,是一個結合本土羊牧場和國產羊餐廳的休閒牧場,牧場主人江長利畜牧專科畢業,做過動物用藥、食品加工,從養三隻羊起家,賣過羊奶,最後開放自家牧場,讓遊客進一步親近國產羊的培育,還自己研發出一套全羊料理菜色,畢生推廣本土羊產業的肉乳雙鮮不遺餘力。

新聞
真正古早味!復古精品「臺灣黑山羊肉」產業鏈創造新價值

冬天少不了來鍋暖呼呼的羊肉爐,且以使用國產羊肉為最佳選擇,不過,70年代後,農民大量引進生長快速的外來種山羊,取代體型小、生長緩慢的臺灣黑山羊,純種臺灣黑山羊一度面臨消失困境,農委會畜產試驗所76年啟動保種計畫,並於103年取得臺灣黑山羊恆春品系的正式命名,再經過7年的等待,去年終於等來與畜產業者的技轉合作。

家屋遺址
土地
【非關爬山】石壁下的那戶人家

古道緊貼著山腰往前延伸,逐漸消失在山坳濃蔭處。往上看去,寧靜的山體圍著一條霧白圍巾,露出的山頭覆蓋著森綠毛髮,隱約可見一處裸露的巨大岩壁。

新聞
【氣候變遷下的畜牧業】過熱會抽搐或死亡?3大飼養對策 預防山羊熱緊迫

全球約有600種山羊品種,不同的品種有各自克服不同氣候條件的能力,一般而言,具鬆弛皮膚及耳朵鬆軟下垂的山羊品種通常較耐高溫。當從溫帶氣候引進的高產量品種山羊,在較熱的地區飼養時,對熱緊迫的適應性較差,生產表現通常不符預期,需經長時間的適應及選育。

新聞
增加國產羊肉產量!「基因篩檢」剔除不良基因

為了讓有不良基因的山羊減少,畜產試驗所利用基因篩除的方式,剔除基因不良的山羊,增加國產羊肉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