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拚年底清零最後一哩路 「埃及聖䴉」全臺剩數百隻

埃及聖䴉40年前從私人野生動物園逸出後,開始在臺灣野外繁衍,數量數以萬計,危及臺灣原有生態,108年啟動獵槍清除計畫後至110年第3季,已清除超過1萬7千隻,根據獵人們推估全臺大約剩下數百隻,如果成功完全清除,臺灣將成為全球第一個清除入侵埃及聖䴉的國家。

新聞
粉黛亂子草陸續開花將結種子 業者不移除將連續開罰

南投縣集集鎮有業者引進雜草類有害生物「粉黛亂子草」栽培1公頃面積,因業者栽種地點為都市計畫農業區,栽種此外來入侵種不符合土地使用行為,農委會已函請南投縣政府依都市計畫法規開罰最高30萬元罰鍰,並請業者盡速移除,一周內不改善可連續開罰。

封面故事
全臺志工總動員,防治斑腿樹蛙的10年長征

臺灣37種蛙類中,外來種為美洲牛蛙、亞洲錦蛙、海蛙、斑腿樹蛙、溫室蟾(2021年3月底發現)共五種。美洲牛蛙自1920年代從溫帶國家引進臺灣,1960年人工養殖成功,期間雖有零星逸出,但都未在野外建立族群。而1998年發現的亞洲錦蛙及2005年現蹤的海蛙,因屬熱帶物種,分別局限在雲林以南及屏東地區,也未造成嚴重擴散。然而,自2006年第一起斑腿樹蛙通報至今,短短十多年便已擴散各地,究竟是什麼樣的天時地利,促成了斑腿樹蛙幾近全境擴散的局面呢?

封面故事
小恐龍亂入農田!美洲綠鬣蜥的人道移除策略

美洲綠鬣蜥(Iguana iguana)原產於中南美洲,過去曾是臺灣寵物明星,遭人為棄置或野放後,在野外後快速繁衍,已在臺灣建立族群,成為超強勢入侵種,不僅破壞植被並與原生物種競爭,影響本土生態,也造成農業損失,危及食物供給安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2019年依《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將綠鬣蜥列為有害的外來入侵種,並積極與各縣市政府合作移除。

不過,隨著體積龐大的綠鬣蜥屢上媒體版面,越來越多民眾自發性「為民除害」,也出現以不當手段捕捉綠鬣蜥的脫序行為,引發虐待動物爭議。如何在移除外來種、維護臺灣生物多樣性、降低農損的同時,兼顧動物倫理與人道處置,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封面故事
當心異軍潛襲!林務局緊盯陸域入侵種

海島地形的臺灣,擁有獨特的島嶼生態系,卻也容易受到外來物種的影響;在諸多外來種當中,能夠建立穩定族群、快速繁衍擴散,且對原生物種帶來威脅,就被稱為「外來入侵種」。林務局作為外來入侵種主責機關,從小花蔓澤蘭、銀合歡、刺桐釉小蜂、蘇鐵白輪盾介殼蟲到埃及聖䴉、綠鬣蜥等,皆投入相當資源進行防治、宣導與移除,希望能有效管理,避免其造成生態衝擊或重大損失,為生物多樣性的維持與原生物種的保育上,多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