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公糧
立法院國民黨團提案、民眾黨團修正動議提高公糧收購價格每公斤8元及5元以上,今(11)日將於立院朝野協商,農業部上午臨時召開記者會公布替代提升公糧價格,兼顧拉抬稻農收益及產業轉型的「1集2轉3加3」政策,加碼獎勵稻農轉作、加入集團產區。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27)日黨團朝野協商國民黨團提案、民眾黨團修正動議提高公糧收購價格案,最終因朝野無法達成共識,決議交付院會處理,由立法院長主持朝野協商。農業部部長陳駿季懇切說明,公糧收購價格無論提高8元或5元,都將增加政府每年收購預算逾百億元,對生產成本同樣增加、但種植其他作物的農民「情何以堪!」
前農業部長陳吉仲日昨於臉書發文「停止保價收購調漲─才是真正有益於農民」,認為提高收購價格將讓臺灣農業發展嚴重倒退,批評「這是透過政治力嚴重干預專業的惡例」。農業部長陳駿季今(29)日赴立院業務報告指出,提高保價收購價格是一個選項,但不一定是最好的選項,農業部正積極規劃一個更好的方案,確保稻農的收益。
農業部長陳駿季剛上任,立即面臨立法院國民黨團提案提高公糧稻穀收購價格,陳駿季表示,提高收購價格對農民來講不一定是最有利的,農業部正在設計能夠支撐稻穀產地價格的配套措施,包括引導過去繳交公糧的稻農進入集團產區,改種具特色、耐逆境品種,給予適當獎勵;以及以多元加工米產品等鼓勵國產稻米消費,以支撐稻穀產地價格,提高農民所得。
農曆年節將至,也是公曆年初始,《農傳媒》專訪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他表示提高公糧收購價格很簡單,但「這樣不需要我當農委會主委,任何人都可以當主委!」
水稻是國內種植面積最廣的作物,但臺灣長期實施稻穀保價收購政策,糧價難以提高,農委會110年起實施「稻作四選三」政策,減少稻作面積及產量,在111年取得甜美的「收穫」,全年濕穀販售價格每百臺斤(刈)最高逾1,100元,創下近半世紀以來最高價,打破糧價長久低迷的局面。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28)日審查112年度農委會主管農業發展基金等預算,立委關心公糧超收等問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農委會推動稻作四選三、大區輪作,國內稻作面積已降至24萬公頃,有助提高穀價、增加農民收益,明年稻作將再持續減至23萬公頃,鼓勵轉作大豆、硬質玉米等。
農委會推動稻作四選三、大區輪作等政策,成功將稻作面積降至24萬公頃以下,相較近5年平均減少3.1萬公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19)日表示,今年不分一、二期作濕穀收購價格每百臺斤(每刈)絕對在1,000元以上。農委會並從今年起規畫從市場採購3萬公噸稻穀,強化糧食安全韌性,有助提高市場穀價。
農委會農糧署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零飢餓」(Zero hunger),修正「國內糧食救助作業要點」,將社會救助糧擴大提供全國性社(財)團法人及農委會核定辦理綠色照顧計畫單位申請。在不影響國內糧食供需前提下,預計每年可無償提供5千公噸最新一期公糧給社會救助糧使用,投入經費約1.5億多元。
稻作四選三將從今年二期作起檢核前3個期作耕作項目,地方上稻農擔心政府要取消農民繳交公糧資格,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8)日連跑雲林斗南及彰化社頭、芬園三地與農民座談說明,參加四選三稻農只要配合1次轉作或休耕,仍可繼續繳交3次公糧;參加水稻收入保險,因稻熱病損失2成也可理賠,保障比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