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稻穀價格農委會試辦市場採購 「四選三」降稻作面積今年穀價每刈逾千元

農委會今日舉辦「稻米產業政策升級,稻農收益更有保障」記者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宣布今年起試辦市場採購稻穀,藉此提高市場穀價。(攝影/游昇俯)

國內稻米生產過剩,稻穀價格長期偏低,農委會推動稻作四選三、大區輪作等政策,成功將稻作面積降至24萬公頃以下,相較近5年平均減少3.1萬公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19)日表示,今年不分一、二期作濕穀收購價格每百臺斤(每刈)絕對在1,000元以上。農委會並從今年起規畫從市場採購3萬公噸稻穀,強化糧食安全韌性,有助提高市場穀價。

國內稻米產量每年約140萬公噸糙米,但消費量約120萬公噸糙米,超產約20萬公噸,導致稻穀市場價格長期偏低。農委會自去年起推動稻作四選三,要求農民每兩年4期作中必須有一期作不能種稻,才能申報繳交公糧;往年國內稻作面積約27萬公頃,今年一、二期作合計23.7萬公頃,已顯著降低,因種植面積、產量減少,帶動稻穀價格上揚,今年一期作濕穀價格每刈超過1,010元,已高於往年約910至970元的水準。

國內實施稻米保價收購制度,由政府收購公糧(乾穀)維持國家糧食安全,其他產量再由民間糧商收購(濕穀);其中公糧收購又可分計畫、輔導及餘糧三種收購方式,收購價格分別為每公斤26元、23元及21.6元。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保價收購制度從蔣經國總統時代實施至今50幾年,全球只剩臺灣持續這個制度,保價收購可維持稻米產地價格一定水準,但也因國內稻米超產,糧商收購價參考公糧長期偏低、低於餘糧收購價格,但今年一期作已高於餘糧收購價格,二期作下個月將從屏東開始收割,「希望接近輔導收購價格每公斤23元,換算每刈約1,080元到1,100元。」

陳吉仲指出,政府收購公糧以往倉儲2、3年才釋放做飼料米,不直接影響市場供需,難以支撐市場稻穀價格,農委會今年獲行政院同意試辦自國內市場機動採購稻穀,補充安全存糧,也能穩定市場穀價;他說,「公糧收購政策沒有改變,但未來收購方式會大幅調整」,包括公糧收購後直接對接出口,不再進公糧倉庫等方式,將可大幅度提高稻穀市場價格。

陳吉仲強調,市場稻穀價格提高,不會造成消費者負擔,農委會調查國人每個家庭4人平均每月白米消費支出600元,即使增加10%、60元支出,一個人多花15元,每天只增加0.5元支出,影響不大。他說,公糧收購會影響市場稻穀價格,但稻穀碾製白米後價格依等級、銷售方式而不同,穀價提高不直接連動影響零售白米價格,「臺灣白米價格是全世界最穩定」,目前零售價平均每公斤約4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