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農糧署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零飢餓」(Zero hunger),修正「國內糧食救助作業要點」,將社會救助糧擴大提供全國性社(財)團法人及農委會核定辦理綠色照顧計畫單位申請。在不影響國內糧食供需前提下,預計每年可無償提供5千公噸最新一期公糧給社會救助糧使用,投入經費約1.5億多元。
「國內糧食救助作業要點」自民國92年訂定以來,每年免費提供新期公糧白米,協助地方政府辦理糧食救助,救助低收入戶、經濟弱勢家庭及受災居民等;並於104年配合衛福部政策納入食物銀行體系及社區照顧關懷據點,106納入原民健康文化站及原民家庭服務中心老人共餐服務等為糧食救助對象,現今庫存公糧每年約能提供2、3千公噸社會救助糧。
因《食農教育法》今年5月公布施行,農糧署為致力全體國民取得價格穩定、安全、營養且足夠的糧食,響應實現零飢餓目標,將社會救助糧擴大提供跨2個以上縣市的全國性社福團體,如世界展望會、慈濟、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等,以及辦理綠色照顧計畫的農漁會、社區發展協會等申請。
農糧署糧食儲運組副組長張金榮表示,今年試辦社會救助糧擴大照顧對象,農糧署已發文社福團體8月提出申請,預計9月進行計畫審查,10至12月即可供應社會救助糧;糧食救助作業要點修正後,往後社福團體於每年10月研提糧食救助計畫書,申請隔年全年度所需救助食米,農糧署將審查計畫書內容,以每人每餐100公克白米計算提供救助糧數量。
農糧署社會救助糧每年可供應5千公噸糙米,相當於4,250公噸白米,以白米市價每公斤36元計算,預估要投入1.53億元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