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皆得將黑面琵鷺稱為「風中旅者」,《守護黑面琵鷺》是陸續拍攝近30年、走訪東亞各國棲地的成果。(圖片來源/梁皆得提供)
新聞
生態紀錄片導演梁皆得30年展翼東亞拍攝《守護黑面琵鷺》 跨越海洋四部曲飛過二分之一

紀錄片《守護黑面琵鷺》去年底完成,一路伴隨王徵吉先生等一群愛鳥熱血人士,見證他們為黑面琵鷺棲地持續努力,30年來黑面琵鷺也由全球不到500隻逐漸復育,吳念真為影片旁白說道:「湖濱散記裡提到,野性在,世界就存在。」導演梁皆得說,我們對環境要多多的去關心和了解,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這個是很重要的科普,我要傳達出去」。

新聞
降溫催來黑琵數量激增 七股已近5百隻!本周五演練救傷SOP

今年中秋節就迎來第1隻來臺渡冬的黑面琵鷺,但之後陸續抵臺的黑面琵鷺數量零星,直到國慶連假氣溫下降,出現在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的黑面琵鷺數量激增已達468隻。臺南市政府14日將舉行黑面琵鷺救傷演練,16日黑面琵鷺保育季系列活動正式登場,號召大家一起保育來臺渡冬的世界級珍稀嬌客。

新聞
魚塭抽水別抽乾 保留10公分招待候鳥

臺灣早年因為開發,導致沿海泥灘地面積大減,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黃書彥表示,60年來臺灣整個西部沿海泥灘地帶面積減少60%,近年積極保育濕地後,才阻止了濕地環境的再惡化,其實農田及魚塭都算是人為濕地,可以短暫地以濕地的角色,讓過境的候鳥好好利用。

新聞
黑面琵鷺全球普查數量再成長 臺灣紀錄逾3千隻創新高

黑面琵鷺是冬候鳥,每年從北方飛來臺灣度冬。今年「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結果公布,全球數量成長來到5,222隻,正式突破5千隻整數大關,其中作為全球黑面琵鷺最重要冬棲地的臺灣,記錄到3,132隻,也首度突破3千隻,刷新歷史紀錄。

新聞
比利時肉雞場爆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 防檢局公告比國自非疫區除名

比利時西弗蘭德省(West Flanders)肉雞場發生H5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農委會防檢局公告比利時即日起自禽流感非疫區除名,受比利時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影響最大的是活禽鳥的輸入,防檢局統計自107年至今,我國自比利時輸入活禽鳥1萬6,642隻。

新聞
候鳥不再愛臺灣?13種候鳥趨勢顯降 原因不明

臺灣近年愈來愈重視環境保護與動物保育,有機及友善農作面積也逐年擴大,但沒想到候鳥數量卻呈現明顯下降趨勢!農委會特生中心根據6年大規模的數鳥監測結果,發現有13種來臺度冬水鳥族群明顯減少。

新聞
撒嬌不是人的專利 鳥兒撒嬌樣萌翻

撒嬌可不是人與貓狗等寵物的專利,鳥兒也有嬌媚惹憐的一面,鳥類生態攝影達人鄭緯武捕捉到不少鳥兒嬌俏、秀恩愛的畫面,脈脈含情的眼神,一點也不亞於熱戀中的戀人,模樣萌翻!

新聞
英國發生H5N8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 11/4起非疫區除名

英國一禽場爆發H5N8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農委會4日公告即日起將英國自非疫區名單除名,英國的活禽及種蛋於4日裝船(機)起運者禁止輸臺,我將英國自禽流感非疫區除名後,影響較大的是活禽鳥的輸入,農委會統計107年至今,我國自英國輸入蒼鷹、紅尾鵟等禽鳥類動物共計79隻;至於禽肉,臺灣並未核准英國禽肉輸臺,所以不受影響。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歷經十年研究,「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跨國遷徙路徑大揭密

歷經10年研究,「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遷徙路徑之謎終於解開。利用衛星發報器追蹤鳳頭燕鷗的結果顯示,夏季燕鷗於台灣繁殖結束後,會兵分兩路南下,一路橫越海峽東南駐足於菲律賓,一路循大陸東南沿海飛往中南半島的越南、泰國、柬埔寨,最遠甚至抵達緬甸,以新南向路線跨國遷徙。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候鳥與病毒】動態圖讓你秒懂禽流感如何跨域傳播(行動版)

野鳥被視為禽流感散播的重要途徑之一,尤其候鳥身上所攜帶的病毒可能在南遷或北返時擴散各地,若無法有效阻絕野鳥與家禽接觸、在各項生產環節落實消毒,感染禽流感的風險也隨之上升。有關禽流感與候鳥的因果關係需未來更多科學證據加以說明,農傳媒整理目前相關研究文獻和資料,透過地圖帶領讀者一探可能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