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在部落保種扎根,如何延續深耕成挑戰?

小小一顆種子乘載的不僅是農作物的延續,更是一整個族群文化、語言的傳承。第一屆全國種子交換會今天在臺大登場,會前主辦單位邀請兩名原住民專家分享小米和豆類的復興行動,其中八年前從美國種子庫引進96種小米,帶進11個部落進行復興的臺大農藝學系博士巴清雄說,這幾年回訪發現各部落栽種一年後幾乎都沒有延續,

封面故事
【生命流浪記】簡子倫:每一回的遠遊,都是一趟保種的旅程

初夏,一輛電動三輪車嘎噠嘎噠地駛進花東縱谷村莊。騎行者頂著豔陽奮力踩踏,一方面讓車子前進、幫單車蓄電池充電;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車上滿載書和種子,有點重、跑不快。這輛攤車是簡子倫與他的「種子野台」,上路時他的理想很簡單,就是用自己動手打造的移動野台,把保存種子的概念帶往每個角落。

封面故事
簡子倫:在流浪的是世界,不是自己

初夏,一輛電動三輪車嘎噠嘎噠地駛進花東縱谷村莊。騎行者頂著豔陽奮力踩踏,一方面讓車子前進、幫單車蓄電池充電;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車上滿載書和種子,有點重、跑不快。這輛攤車是簡子倫與他的「種子野台」,上路時他的理想很簡單,就是用自己動手打造的移動野台,把保存種子的概念帶往每個角落。

新聞
土雞保種的30年漫漫長路,創造臺灣的基因寶庫

吃雞「起家」,辦桌、入厝、祭祖、圍爐,都不能缺了這一味。土雞和台灣人飲食文化息息相關,但台灣土雞有著什麼樣的特殊身世?在美味的肉品背後,其實有著一群為台灣畜產發展默默付出的人們。

新聞
聚集全臺林木寶藏,種原保育方舟啟航

極端氣候成常態,全世界各國都在找種子育種,臺灣森林覆蓋率高達6成,林業試驗所近年整理有60年歷史的林木種子庫,異地重建升格成「國家林木種原庫」

新聞
花蓮場開設原民特色作物班,打造部落農業新面貌 2017 年 11 月 01 日

花蓮農改場宣大平秘書主持開訓並勉勵學員利用3天的學習機會,積極認識及請教講師,並培養與其他學員感情,拓展農業人脈。

新聞
【綠主張】食育綠繪本FUN一夏

處在「食在不安」、「食破天驚」的21世紀,綠色飲食已成為許多國家推進的政策及公民核心素養之一。有人開始為綠食育著述立說,有人開課講授,有人把孩子帶到田間種植,有人讓孩子參訪生產者,有人引孩子近庖廚

禾穀類的臺灣藜營養價值很高。(攝影/林靜怡)
新聞
部落特色農產業就靠它們!原鄉潛力作物提升競爭力

原鄉多具備未受人為破壞的天然環境以及保留豐富的原住民特色作物資源,然而隨著時間轉變,部落漢化與青年人口外移情形日益嚴重,導致部落特色農產業逐漸凋零。為恢復原鄉特色作物復耕與建立部落農產業,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特別成立原住民農業研究室,進行原鄉部落特色作物的種原蒐集及保存、栽培技術的研發以及品種的改良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