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
農委會農糧署今(20)日邀集行政院消保處、衛福部食藥署及臺北市政府,前往迪化街稽查店面販售散裝、包裝香菇,總計查核6家店家、抽查7件產品,其中1件未標示產地、6件則從外觀觀察疑似中國香菇,樣本已送農委會「雜糧特作蔬菜協助鑑定小組」鑑定,鑑定結果預計5至10天出爐。
中國國台辦今(20)日宣布,海關總署決定即日起恢復臺灣地區番荔枝(釋迦)輸中,輸中釋迦須來自獲得註冊登記的包裝廠和果園。農委會表示,目前「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平臺尚未接獲中方通知重新開放輸入鳳梨釋迦,呼籲中方在兩岸平臺溝通諮商檢疫規範,讓所有包裝廠和果園有一致規範可循。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日前受訪表示,扣除因動植物防檢疫因素不能進口及國內原本就沒有生產作物,未來如果開放進口對我產業可能有影響的「大概有30幾%」;農委會今(27)日進一步解釋,可能受影響品項約有200餘項,占目前管制中國農產品項目近3成,非指整體農產品的3成將受影響。
農委會盤點,我國過去管制中國進口830項農產品,因多年來稅則號列改變,現有1,066項管制進口,若排除酒類等加工產品,實際由農委會主管生鮮農產品也有近900項;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今(19)日表示,兩岸加入WTO時未就市場開放進行協商,希望與中國進入雙邊協商,農委會將確保國內產業受到保護。
近日有中國媒體報導我國鳳梨品種「台農23號─芒果鳳梨」已在中國種植,國內優良作物品種有被竊之嫌,但台農23號育種者、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副研究員官青杉表示,此品種從108年開始技轉授權,迄今包括種苗業者4家、農民3家栽培,國內種植量還不多,中國生產情形也無法確認,「外流機會應該不高」,近2年也沒有種苗出口紀錄。
中國去年禁止臺灣白帶魚、竹筴魚產品進口,農委會今(15)日接獲中國官方文件指出,中方取消冷鏈食品通關時實施COVID-19核酸監測檢驗等措施,即日起恢復臺灣冰鮮白帶魚、冷凍竹筴魚進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樂見中國採取符合國際規範的方式,農委會將協助漁民繼續拓展高端市場。
2022年8月3日中國大陸以我國冰鮮白帶魚及冷凍竹筴魚食品外包裝驗出新冠病毒為由,禁止該等品項進口,經農委會循正常管道溝通反映,15日接獲中國大陸官方文件指出,已取消冷鏈食品通關時實施新冠病毒的核酸監測檢驗等措施,宣布即日起恢復臺灣冰鮮白帶魚、冷凍竹筴魚向中國輸銷。
中國暫停我水產品輸銷,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9)日下午說明因應措施表示,午仔魚在暫停輸中前內銷量已成長一倍,降低銷中比例,後續將加強內銷並拓銷東南亞市場;秋刀魚轉銷韓國、日本;因為魷魚、鰹魚過去輸中本是為了加工再銷其他國家,農委會將輔導業者轉銷東南亞等海外加工基地。
中國暫停我國魷魚、秋刀魚、午仔魚等業者水產品輸銷,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9)日表示,農委會將透過衛福部食藥署持續向對岸洽詢補件程序,協助業者完成註冊、產品順利輸中;並同步啟動內、外銷產銷調節因應措施。陳吉仲說,中國自創註冊程序造成貿易障礙不符WTO相關規範,不排除向WTO進行相關申訴。
繼中國去年暫停輸入臺灣鳳梨、番荔枝(釋迦)及蓮霧等農產品,中國海關總署動植物檢疫司今(10)日向其轄下各海關發布通知,要求自6月13日起,暫停輸入臺灣石斑魚。農委會晚間表示,針對中方片面禁止輸入石斑魚,政府已備妥相關輔導與產業因應措施,請養殖漁民與相關產業放心,詳細內容將於11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