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農產貿易逆差 保護國內產業前提下 農委會盼中國農產品管制進口近900項雙邊協商

中國是非洲豬瘟疫區,其豬肉產品原本即禁止進口臺灣。圖為國產CAS豬肉產品。(攝影/游昇俯)

中國商務部上周對臺啟動貿易壁壘調查,經農委會盤點,我國過去管制中國進口830項農產品,因多年來稅則號列改變,現有1,066項管制進口,若排除酒類等加工產品,實際由農委會主管生鮮農產品也有近900項;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今(19)日表示,兩岸加入WTO時未就市場開放進行協商,希望與中國進入雙邊協商,農委會將確保國內產業受到保護。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日審查「植物品種及種苗法」修正案,陳駿季回應立委廖國棟質詢表示,中國農產品管制進口項目約有800至900項由農委會主管,農委會盤點大致分三大類,一是依現行防檢疫規定禁止進口者,如中國屬非洲豬瘟疫區禁止進口豬肉;二是進口對國內產業沒有影響、可以互補者;三是可能衝擊國內產業者。

陳駿季表示,各國為保護國內產業發展均會管制進口項目,農委會將配合經濟部、陸委會與中國進行雙邊協商,會嚴謹評估開放項目可能對國內產業的衝擊,以關稅等手段保護國內產業,或是輔導國內產業轉型。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說,希望與中國進入雙邊協商,但農委會會確保國內產業受到保護。(攝影/游昇俯)

針對廖國棟指稱,兩岸經貿往來,因中國以《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讓利,臺灣對中貿易順差,「中華民國才得以生存」,陳駿季澄清,以農產品來說,去年臺灣銷中6.8億美元,但中國農產品輸入臺灣總值高達13.7億美元,臺灣對中農產貿易是逆差。

臺灣與中國同為WTO會員國,會員國彼此間有市場爭端,原本即可透過雙邊協商溝通,但陳駿季答詢立委賴瑞隆時也指出,中國事前並未與農委會溝通,自行啟動貿易壁壘調查態度顯得「非常不友善」,「政治目的可能大於實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