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鵪鶉蛋
夜市的煎鳥蛋、佛跳牆的白煮蛋、淡水的小鐵蛋、觀光區的小茶葉蛋,小巧可愛又營養好吃,這些都是鵪鶉蛋。高居臺灣蛋品銷售第二名,土雞蛋還略遜一籌,可是為什麼菜市場、生鮮超市都買不到新鮮的鵪鶉蛋?外型像鳥,卻又像雞一樣飛不高的鵪鶉,其實叫聲意外地宏亮?一起來「鵪鶉之家」認識鵪鶉吧!
一顆小小的鵪鶉蛋,在一般人的眼中常常是不起眼的配角,或許你在火鍋或佛跳牆裡看過它,逛夜市時也買過一串煎鳥蛋,更仔細的觀察下,你會發現便利超商賣的真空包裝鐵蛋也是它。鵪鶉蛋對溪口人來說可是重要的角色,它曾經撐起了嘉義縣溪口鄉的地方發展,餵養了3個世代的家庭,鵪鶉產業第三代的陳科行、王淑盈,見證了歷史,也努力開啟鵪鶉蛋產業的未來,從鵪鶉養殖走向食品加工廠,整合上下游生產,只為了給消費者最安全、最單純無添加的一顆蛋。
日本的鵪鶉產業在諸多問題衝擊下,飼養戶從1970年代極盛期1,000多戶下滑到2021年僅剩27戶,飼養數亦僅剩300萬隻左右。面對嚴峻挑戰,有幾家日本業者積極進行「六級產業化」轉型,亦即整合農業、 工業、 服務業,創造高附加價值,力求突破困境。
國內鵪鶉品種源自於日本,早期透過民間當作觀賞鳥引進臺灣,約40、50年前開始發現鵪鶉蛋的經濟價值,開始被農家飼養,早期因飼養人數不多、產值不大、產區分散又副業經營,以致未受到產、官、學界的重視;然而,隨著時空環境的改變,產業邁向多元化及產品外銷後,鵪鶉產值逐步上昇。
農委會預告訂定「公告指定鵪鶉為家禽及鵪鶉應申請畜牧場登記之飼養規模」,飼養500隻鵪鶉以上的業者,須在公告生效後2年內申請畜牧場登記。農委會畜牧處表示,鵪鶉產業年產值約7億元,以鵪鶉蛋為主要產品,全國約有5、60場鵪鶉場,中華民國鵪鶉協會表示,業者已期待很久,就像「終於取得身分證」。
火鍋常吃的鳥蛋,夜市裡的各類鳥蛋小吃,來源就是鵪鶉生的蛋,不過,鵪鶉並未被列為家禽、納入家禽產業管理,農委會畜牧處表示,現在時機成熟,規劃2年內將鵪鶉納入畜牧法指定之家禽管理。但這項消息對於小規模飼養鵪鶉的農戶而言,並非全然好消息,這意謂著禽場必須符合更嚴格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