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高雄147號
日本第26屆「米‧食味分析鑑定競賽」7日公布成績,稻農林凡閔以「高雄147號」稻米奪得最高榮譽「金賞」殊榮,這是臺灣稻米繼臺東稻農謝美國2019年獲得第21屆金賞後,再度取得佳績。林凡閔種稻每期作會嘗試使用不同資材並調整管理方式,除了導入日本肥料技術,他重視補充土壤有機植,讓栽培水稻更具氣候韌性,稻米才有好品質。
今年稻米達人競賽以稻米品種是否為香米分組,南投草屯農友李啓元種稻40多年,自30多年前「臺稉9號」問世即栽種至今,今年以此老品種拿下非香米組金牌,首次入圍就拿金牌;臺中烏日農友林凡閔自108年以非香米「臺南16號」奪得稻米達人冠軍,今年再以「高雄147號」拿下香米組金牌,盡顯堅實實力。
你知道自己吃的米是什麼品種嗎?水稻是臺灣最重要的糧食作物,育種研發也極為興盛,國家種原中心有紀錄的稻米種原資料便有上萬筆。稻米依生長所需水分可分成水稻、旱稻(又稱陸稻),根據考古調查,約4千多年前的臺灣史前原住民已有種植旱稻,目前旱稻仍有部分部落、農友種植。若以影響口感的澱粉成分黏性區分,稻米則可分為秈稻、稉稻及糯稻。
地貌景色秀麗,歷史文化獨特,農產食材豐饒,得天厚愛的好山好水,加上客庄人們珍愛自然、順應環境的堅韌精神,美濃從文學、音樂到體育等發展皆富盛名。在地農業也在歷經多次轉折後,如今打造出如花海、白玉蘿蔔季、美濃野菜節等具地方特色的食農休閒旅遊活動。
截然不同以往,《鄉間小路》這次以地區為誌,由眾多熱情在地鄉親領路,「美濃請客」,邀請讀者紙上作客美濃,打開這只「食材珠寶盒」,一探此地客家人文特色、澎湃物產的故事。
高雄147號香米,外觀透白晶瑩、心腹白少,帶著淡淡雅緻的芋頭香氣,為「美農米」代表品種。
燄日高照,曾毅平笑起來,以他綠黃稻作輕輕搖晃的比賽田為背景,世界跟他的表情一樣明亮,「怎麼煮都好吃!但我覺得,最好吃的方法,應該是包裝上寫的。」他指的,是美濃區農會自創品牌、申請商標的「美農米」,特別為高雄147號香米打造獨樹一幟亮橘包裝,上頭就印著烹調法。
若試著為美濃描繪一幅在地風景,蕭成龍夫妻的農家日常,大概是最貼切的素材。「一般人來美濃玩個一天,跟你說這裡好山好水,其實也體會不出來,就會覺得很無聊。」蕭成龍為我們沏茶,微笑描述自己在美濃的生活,「美濃好在哪裡?你要住個幾天。早上的風景傍晚看又不一樣了。慢慢散步,多多去接觸人,其實大家都很熱情,保持著農村那種淳樸。晚上也真的沒事做,幾個朋友就聚在門口埕,泡茶、聊天或各自滑手機、發呆。很平靜。」
國內稻農競相爭取的獎項「臺灣稻米達人冠軍賽」全國總冠軍19日選出!在822位農民兩輪的激烈競爭後,臺灣好米組由池上鄉農會吳阿森奪冠,臺灣有機米組冠軍由玉溪地區農會康明義拿下,獲獎的冠軍米以晶瑩飽滿具光澤透明感的米粒外觀,以及鮮甜回甘、香Q彈牙的米飯口感,擊敗55個鄉鎮、822位種稻高手脫穎而出,成為稱霸全臺稻米達人的種稻之王。
種田也能引入高科技!新豐碾米工廠透過田間設立的聯網感知器,蒐集溫濕度等大數據,再加上遠端遙控即時調控水情,不但省下巡田人力,透過一臺智慧型手機,就能在手機上「巡田水」,大數據及雲端運算和物聯網等新潮科技名詞和農業緊密結合,用科技種田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農委會農糧署109年「臺灣稻米達人冠軍賽」冠軍出爐!今年由屏東縣崁頂鄉顏仙水奪得臺灣好米組冠軍,臺東縣池上鄉官聲燐拿下臺灣有機米組冠軍。今年4月有強烈大陸冷氣團帶來低溫,6、7月氣溫卻偏高,不利水稻生長,但參賽稻米仍維持高水準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