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原住民特色作物火蔥新吃法 熟成風味酸甜雋永 調味粉保留嗆辣本色與蔥蒜香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開發火蔥熟成及調味粉製作技術,要創造原民作物多元應用,開拓原鄉以外廣大消費市場。熟成火蔥將生鮮火蔥的嗆辣大幅轉化為酸甜口感,帶有老菜脯及蒜頭香氣,熬煮雞湯,口感酸、甘、甜;火蔥粉則保留下生鮮火蔥的嗆辣本色及蔥、蒜香氣,適合料理、烘焙運用,是極具特色的明日調味之星。

以醬汁白玉蝸牛(白螺肉)罐頭所完成的料理。(攝影/吳尚鴻)
新聞
養蝸牛、養家也養部落 世展會「白玉蝸牛計畫」盼改善原鄉生活

在宜蘭南澳,有一個特別的社區產業培力計畫,他們以「白玉蝸牛」養殖作為主軸,在原鄉地區帶領輔導的案家在養殖過程中不只收穫利潤、幫助家庭經濟,更重建並提升個人的生活信心、促進家庭與部落整體的關係。「我們想把白玉蝸牛發展成一個產業,改善原鄉地區缺乏工作機會、經濟狀況差導致部落人口外流、家庭失能的弱勢情況。」

新聞
「沒口之河」上的銀合歡:把人放回環境,遭遇濕地的記憶

自然步道解說員,走進知本溼地時,大概都會感到不知所措。因為那片曠野,行走能及的範圍,確實就是整片的荒草疏林,一個雜亂無章的廢墟。儘管所有環境都有著雜亂的一面,但知本沖積扇在多數自然觀察者,甚至部落族人的潛意識裡,大概多半都視之為一處遺跡,一處曾有過美好往昔,但現在只堪憑弔的遺跡。或許憑弔,正就成為解說實務上最直接的一種策略。

新聞
畜試所輔導改善家禽飼養 開發「南瓜雞蛋」、「酒粕雞」產品 部落年收增2至5成

養雞不需要高成本,就可以生產雞蛋、雞肉等多種產品,是原鄉部落山村常見小型產業。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從108年起結合民間企業及大專院校量能,輔導雞隻友善飼養及特色產品開發,提高雞隻育成率,並利用部落當地農副產物南瓜、酒粕等,開發出「南瓜雞蛋」、「酒粕雞」等特色產品,為部落增加年收益20%至50%。

新聞
把水送到田間 羅娜地區灌溉蓄水池工程開工 估聖誕節完工

南投縣信義鄉羅娜地區是全國最大原住民部落,部落居民利用河階臺地務農,但在農田水利會時代屬於灌區外農地,遇到枯水期常常沒水可用。農委會農田水利署「羅娜地區灌溉設施系統工程」第二期蓄水池工程今(24)日開工,透過建置大型蓄水池、配水池、輸水管線,未來可把水直接送到農戶田間。蓄水池工程預估聖誕節前完工。

新聞
開發多樣性芻料、特色畜產品 小米、樹豆、臺灣藜製作青貯料品質佳

原鄉供人食用的特色作物如小米、樹豆與臺灣藜,含有機能性成分、經濟價值好,其植株產量大,製成牛羊食用的青貯料品質也好,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嘗試開發為餵養牲畜的芻料,可增加芻料來源多樣性,進而發展出特色畜產品。

新聞
【首長牛年新展望─林務局長林華慶】下篇 發展精油產業推林下經濟 山豬吊替代方案保護黑熊

除了傳統林業生產,臺灣森林資源極為豐富,林務局今年將啟動發展森林精油產業,並藉精油產業促進林業資源永續利用、發展部落旅遊。針對樹木修剪斷頭怪象,林務局也修訂法規,從規範公部門著手;至於臺灣黑熊屢受「山豬吊」傷害的議題,林務局推動電牧器圍網、精準式獵具,盼從農民需求著手,務實地解決問題。

新聞
【尋味有機】紮根部落文化 創造全新原農經濟

1999年發生了天搖地動的921大地震,雖然重創了許多臺灣原住民部落,但卻也讓部落工作者們匯集一起。他們珍惜人與土地之間的連結,凝聚部落力量,實踐有機農業,發揚原住民共有共享的精神,建立屬於部落的銷售平臺與產銷模式,未來更要成立原住民文化與有機農業的文創空間,創造出屬於原鄉產業的全新原農經濟。

封面故事
【國產香料大進擊】考慮族群意識,適性發展臺灣原生種香料作物

隨著越來越多人關注,栽種臺灣原生香料的研究與風氣也漸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簡稱林試所)、原住民族委員會(簡稱原民會)以及行政院農糧署(簡稱農糧署)也漸漸投入相關資源,開啟臺灣原生香料的新篇章。

鄭阿玉作品_小雞
藝文
【小村畫誌】小雞

我的父親是部落的頭目,那時候大家都還沒學日本人穿衣服,我們就穿著阿美族的傳統服飾,夏天、冬天都一樣。冬天特別的苦,每到晚上,部落生起火來,我們就圍在火堆旁邊縮著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