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精準灌溉
《豐年雜誌》2022年5月號 農水新風貌 把水留住,灌溉大地
2021年初臺灣西部地區發生大規模乾旱事件,導致各地農田進入不同程度的減量供水、限水、停灌甚至歇業等情況,成為臺灣56年來最嚴重的乾旱,被稱作「百年大旱」,顯而易見,乾旱已是無法迴避的氣候危機,也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簡稱農水署)新成立後的最大挑戰。
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除了完善的灌排系統,農水署提出「把水留住,灌溉大地」的願景,除了擴大照顧農民的生產與生計,善用現代科技與設施蓄豐濟枯、引水廣布、智慧灌溉,達到幫助農民省時、省工又省水,更把友善土地的生活與生態一併納入考量,透過全臺各地農田水利人員的推廣、協調,再造農田水利的新風貌。
好水才能種好作物 高雄農改場灌溉水檢測現省6千元
農委會轄下各改良場試所均提供免費的土壤肥力檢測服務,許多農民常利用,但灌溉水質檢測服務知道的人卻不多。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建議農友每半年檢測一次灌溉用水,主要監測水質酸鹼度、電導度及鈉含量,確保作物健康生長。
【首長牛年新展望─農水署長蔡昇甫】上篇 氣候變遷乾旱頻仍 農水署十年大計保農業用水
去年水情不佳,連帶影響今年嘉南、臺中、桃竹苗等地區7.4萬公頃農地一期作須停灌休耕。農委會農田水利署去年10月1日成立,就遇上56年來首度汛期沒有颱風帶來降雨,應變時間有限下,仍為全臺31萬公頃灌區內農地,保住23.6萬公頃順利供灌;但面對氣候變遷衝擊,乾旱頻率愈來愈高,農水署得立即著手準備。
灌區水情不穩,節水栽培緩解休耕衝擊—供水調節搭配精準灌溉,抗旱也兼顧水源涵養
從數據面來看,灌溉用水雖占大宗,卻具有地下水補注等多項公益機能,然而每當水情吃緊,水田便往往首當其衝而面臨休耕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