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炭疽病
高矮胖瘦、橘黃錯落,可可家族的多元樣貌已在臺灣開枝散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簡稱種苗場)屏東種苗研究中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簡稱高雄場),長期投入可可品系選育及栽培推廣,是協助臺灣可可產業茁壯的隱形推手。
豔陽炙烤著大地,嘉義縣義竹雜糧生產合作社(以下簡稱義竹合作社)理事主席翁育群一邊拭汗,一邊向觀摩訪客熱情講解大豆田的管理方法。他活用電子背景的管理專業,從細節組織大局,讓前段種植生產、後段採後處理相得益彰,為農民落下的每一滴汗水爭取最大效益。
恆春半島的洋蔥因栽培時期與氣候條件與其他產區不同,所生產的洋蔥球較硬且耐貯運,主要供應長期貯藏市場的需求,故對於蔥球的含水量、硬度及田間管理的要求高於其他產地的鮮銷洋蔥。本文以恆春半島為例,提醒洋蔥採收前田間管理的注意事項,供農友栽培參考,以提升蔥球品質及貯藏力。
《犬山記》是由紐西蘭導演珍・康萍所編劇與執導的西部牛仔懸疑電影,改編自湯馬斯.薩維吉所撰寫的同名小說,講述1925年美國蒙大拿州的牛仔故事。《犬山記》已經獲得78屆威尼斯影展的最佳導演銀獅獎,以及金球獎的最佳電影男配角獎,並獲得奧斯卡獎12項提名,片中劇情的關鍵點竟是早期畜牧業的大麻煩之一──炭疽病。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開發貝萊斯芽孢桿菌及鏈黴菌的微生物益菌複合配方,於芒果開花期起直到採後處理使用,初步研究可降低芒果炭疽病及黑斑病罹病率6成多,並減少近5成水分散失,有助芒果保鮮。
液化澱粉芽孢桿菌的名字雖然拗口,但在防治植物病害應用上,多年來被研究單位寄予厚望,也是許多生產者口中的萬用救星!液化澱粉芽孢桿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被歸類為芽孢桿菌(Bacillus spp.)的一種,屬革蘭氏陽性好氣性桿狀細菌,可產生內生孢子,且在產孢過程中產生對病原菌具抑制作用的抗生物質,從水稻稻熱病、茄科青枯病到草莓灰黴病,液化澱粉芽孢桿菌樣樣都有可觀防治功效,在安全無毒的生產之道上,助廣大農友一臂之力!
草莓鮮甜討喜,深受消費者喜愛。國內草莓的種植面積約500多公頃,主要產在苗栗、南投及新竹,其中苗栗占9成是最重要產地,結合觀光休閒農業後已成為極具代表性的六級產業。國內年需草莓苗約2750萬株,4~9月為草莓育苗期,育苗期最大瓶頸在於病蟲害防治,7~8月高溫多雨為炭疽病好發期。草莓病蟲害的發生,常造成農民慘重損失。
臺灣草莓產業的種苗來源,多由農民自行育苗而來。過去育苗環境多靠近採果本田,或是地緣鄰近的微型苗場,種苗的運輸過程非必要關鍵點。隨著氣候變遷,考量育苗期強化冷涼環境及密集管理等因素,育苗場開始往山區或大型苗場移動,與採果本田的距離越行越遠,種苗運輸也逐漸成為須專業化處理的環節。
近年來臺東場調查,發現木虌果的地基部病害有莖腐病、白絹病,葉部病害有炭疽病、白斑病,其中以莖腐病最具威脅性,發病後約3~5天全株即枯萎;炭疽病發生較普遍,其他則為偶發性。為使農友在栽培中做好病害管理,本篇介紹4種病害特性及防治方法。
可可(Theobroma cacao Linn.)是錦葵科可可樹屬的熱帶常綠小喬木,與咖啡及茶並列為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作物。近年來由於檳榔產業逐漸凋零,農民遂將農地全區改種可可或於檳榔樹下兼作可可,以提升經濟效益,目前屏東地區可可栽培面積粗估超過200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