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健康草莓有撇步 適時防治病蟲害減少培育損失

草莓病蟲害的發生,常造成農民慘重損失。

內容提供/《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文、圖片提供/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分場長 鐘珮哲

草莓鮮甜討喜,深受消費者喜愛。國內草莓的種植面積約500多公頃,主要產在苗栗、南投及新竹,其中苗栗占9成是最重要產地,結合觀光休閒農業後已成為極具代表性的六級產業。國內年需草莓苗約2750萬株,4~9月為草莓育苗期,育苗期最大瓶頸在於病蟲害防治,7~8月高溫多雨為炭疽病好發期。草莓病蟲害的發生,常造成農民慘重損失。

為輔導農民正確診斷草莓病蟲害,苗栗區農業改良場成立技術服務團隊,協助農民建立健康種苗生產培育體系,也輔導農民田間健康管理及安全用藥,每年並在主要育苗場設有4~6處育苗監測站,於育苗期實施監測、健檢及選擇性培養基篩檢,有效防治炭疽病和萎凋病,培育健康無汙染的草莓苗。除此,也組專家群以駐站巡迴診斷服務方式,協助農民就近送樣以解決栽培管理問題並提供有效建議。更透過Line群組,提供農民線上即時的病蟲害診斷服務。

苗改場將歷年來草莓病蟲害診斷服務紀錄的資料整理並彙整相關資訊,編製成《草莓重要病蟲害辨識指南》,希望能夠協助農友於田間病蟲害發生初期有正確的判斷,並在適當時機進行完善的防治。

農傳媒摘錄《草莓重要病蟲害辨識指南》部分內容,以下介紹草莓炭疽病、萎凋病、葉芽線蟲、花薊馬等病蟲害症狀特徵。

炭疽病

炭疽病可感染果實、走莖、葉片、葉柄、莖冠基部及根系。於葉片形成黑褐色圓形或融合為不規則狀之病斑。

 

受感染之葉片除出現不規則狀病斑,後期由綠轉黃或是褐化,爾後全株迅速萎凋。

 

高濕條件下,遭感染的病葉表面會產生橘紅色分生孢子堆,分生孢子可藉雨水飛濺傳播感染健株,並藉種苗進行遠距離傳播。

 

葉柄及走莖初產生紫紅色小斑,之後擴大褐化並略凹陷,高濕時產生橘紅色分生孢子堆。

 

罹病冠部經縱切後可見紅褐色壞疽,根系則呈現黑褐化。

(左)為正常冠部;(右)為褐化冠部。

受感染之成熟果實,凹陷產生橘紅色分生孢子堆。

萎凋病

葉片呈現大小葉及黃化,後期則全株枯死。

 

感染初期冠部呈淡粉紅色,病原菌可以厚膜孢子於土壤中殘存,建議隨時清除發病植株,產季結束後進行水旱田輪作。本病原菌之小分生孢子可經由維管束行系統性傳播,若繁殖母株帶菌,將藉由走蔓傳給子代。

感染萎凋病植株冠部呈淡粉紅色。

葉芽線蟲

主要寄生於嫩芽內,侵害生長點,致使葉片皺縮畸形、植株矮化。由於心芽受到破壞,常誘發許多不定芽的生長。育苗初期遭受感染者定植之後往往只開一次花之後即不再萌芽,植株停止生長,逐漸死亡。

葉芽線蟲破壞植株心芽。

花薊馬

危害方式以銼吸式口器銼食花器、果實,主要危害部位為花及果實,花若受害將造成果實畸形、硬化,被害果實呈現銹色,失去商品價值。

草莓受花薊馬危害呈銹色。

【延伸閱讀】

甜度香氣匹敵豐香 草莓「台農1號」耐運輸、產季更長


● 本文摘自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草莓重要病蟲害辨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