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療癒了誰?】 全球瘋森林療癒 德國日本最興盛 韓國澳洲發展多功能森林資源

研究指出,人們待在戶外,尤其是綠色環境的時間和身體健康有顯著相關。

內容提供/林業試驗所 文/ 李俊緯、周穎宗、徐霈馨、劉盈孜

近年來森林療癒活動普及,學術研究也有一定累積,德國、日本為森林療癒研究最興盛的地方,馬來西亞仍屬於起步階段,2017年才在報章雜誌被提出,各國發展不同,以下簡介德國、日本、韓國、澳洲、美國相關政策及研究取徑。

德國:森林療癒的起源

起源於德國日耳曼系統的水療,據稱是森林療癒的起源,目前在巴伐利亞、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等地區都有水療基地。德國人與森林的連結非常密切,森林作為休閒娛樂的場所是德國文化的一部分。假日時,德國人會到森林中散步,醫療院所在選址時會考慮離森林較近的地方。德國的自然醫學,以定量化的各種藥用植物,幫助患者回復健康。

水療屬於醫療保健系統,除了個人保險給付,也有些公司採福利支付,當員工壓力過大,公司提供預防醫療型的療癒假期。水療基地位於隔離的森林內,包含佔地廣闊的水療設施、休憩旅社、醫療部門,在醫生開立處方籤後,水療的參與者每天依照醫囑去公共溫泉泡澡、進行林內運動健行等行為,釋放都市工作帶來的壓力。

目前在巴伐利亞、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等地區都有水療基地。

雖然森林療癒活動牽涉至德國,但近代的森林療癒風潮源自於日本。在德國的研究機構和大學裡,森林療癒在德國仍處於起步階段,學者Kotte指出,目前大部分的森林療癒研究都在亞洲進行,受試者在日本扁柏 (Chamaecyparis obtuse) 或紅松 (Pinus koraiensis) 樹林中進行實驗;而德國的林相和亞洲不同,特別是混和林(落葉林與針葉林混和的森林),不同的森林型態對於療癒效果的實驗,仍需要更進一步的測試與研究。

2019年底,柏林舉行的都市林研討會中,也開始積極邀請亞洲分享森林療癒經驗,由於德國多數市區被大面積森林環繞,整合運動休閒的療癒型活動,為德國都市林系統添增了新功能。

日本:近代森林療癒風潮的興起

1970年日本政府設立自然休養林,鼓勵社會大眾走入森林,1982年在長野縣赤澤自然休養林舉辦第一屆全國森林浴大會,自此「森林浴」一詞開始普及化。2004年日本森林療癒研究會成立,開始推動森林在醫學與身心健康的相關研究,2005年研究會開始策劃療癒基地認證與療癒師培訓。2007年森林醫學研究會成立,進行療癒功效的研究。2008年非營利組織森林療癒協會成立,開始推動森林療癒的認證工作。

截至目前為止,森療的研究與推廣已相當成熟。日本地區很多療癒地區在里山的地方創生區域,因此也有函授課程等訓練方式,在療癒場地建立完善後,整合導引的活動,也以類似地方創生的在地觀光假期,結合日本的溫泉文化等各種形式推動。

近來興起森林療癒風潮,透過進行林內運動健行等行為,釋放都市工作帶來的壓力。

韓國:整合森林經營、療癒研究與社會福利發展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資料 ,2019年韓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約81.43%,在亞洲第四高,都市化情形僅次於日本。根據Gallup Korea在2015年的調查,有76%的韓國人想要居住在森林裡。韓國有64%的森林覆蓋率,多數林地由政府管理,與臺灣林業背景相似。

其森林遊憩與療癒推廣活動,始自於第三期的國家森林發展計畫(1988~1997年),期間韓國政府在各地設置了約70處自然遊憩森林地點(Natural Recreation Forest),開展了森林遊樂的風潮。在第五期的國家森林發展計畫(2008~2017)中,其中一項目的即為提供森林旅遊地點,發展多功能森林資源之經營體系。

韓國林務局於2015年頒布「森林福利促進法」,並於2016年設立國家森林療癒中心,將森林經營、療癒研究與社會福利的發展整併成一體。國家療癒中心制定了固定的嚮導員訓練課程,並在大學試驗林場等公有場域進行示範性推動。例如首爾大公園,占地廣大的療癒基地以椰纖毯確保老齡參與者的安全;在附設林場,參與者在伸展操後,沿著林道行走觀察,彷彿回到童年時期與自然玩耍,伸展平常少用的腳趾末端神經。最終全體聚坐草地,以一杯在地的花茶,夥伴分享與自然的共同盟約,帶回與森林共處的快樂經驗。

澳洲:森林療癒屬於戶外休閒活動範疇

澳洲森林療癒活動發展和都市化議題相連結,最早一場的森林療癒健走活動首見於2018年墨爾本,由班克市議會(Brimbank City Council)在2月1日世界鄰居日舉辦,帶領30位居民一同探索鄰近住家的森林步道與墨爾本河沿岸的桉樹林,作為面對快速都市化、綠地流失與野生動植物消逝的反思活動。

同年8月,「自然就是良藥高峰會」(Nature is Good Medicine Summit)在墨爾本動物園舉辦,邀請國際自然與森林療癒聯盟(The International Nature and Forest Therapy Alliance, INFTA)、維多利亞省政府官員、非營利組織、醫學、學術等相關機構,目的在於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將療癒活動推廣至國家公園場域。Joachim指出,目前森林療域在澳洲被認為是一種戶外休閒活動(outdoor active recreation),所針對的對象包含較不活躍與壓力大的不同年齡層族群。

美國:結合醫學領域,相關研究蓬勃發展

美國森林療癒活動的發展與推廣近年來和醫學結合。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300篇的同儕審查研究性期刊指出,人們待在戶外,尤其是綠色環境的時間和身體健康有顯著相關。例如,待在自然環境中可以降低心跳、減輕壓力、讓身體更健康;此外,醫療研究也指出森林環境可以有效活化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細胞)。

美國自然及森林治療嚮導及計劃協會(Association of Nature and Forest Therapy Guides and Programs)於2012年成立,其目的在於將日本森林浴的概念融入於主流醫療系統內,提供一系列的課程給醫療專業人士,並且培訓森林嚮導。

在醫學界有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重視綠色環境所帶來的效益,華盛頓特區的小兒科醫生Robert Zarr於2013年成立非營利組織「美國公園處方協會」(Park Rx America),將參訪都市綠色空間寫入處方之中,透過開立天然處方,鼓勵病患多待在戶外的綠色空間。2015年美國國家公園署和醫療團體合作,創立了國家公園處方日(National Park Rx Day),鼓勵民眾參訪國家公園並推廣環保意識。

各國森林療癒身心理科學研究

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森林療癒對人體的身心健康有益處,大致可分為生理效益與心理效益。Rajoo、Karam和Abdullah針對森林療癒回顧了2010年到2020年相關的學術研究,將之分為四大類,包含森林療癒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對免疫系統健康的影響、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影響、以及對於心理健康效益的評估。

心血管健康

人體的心血管系統又稱為循環系統,是由心臟、血管和血液所組成的。針對森林療癒促進心血管健康的研究,主要測量收縮壓、舒張壓與脈搏。研究均發森林療癒能有效降低血壓,其中Ohe et al. (2017)、Song et al. (2017)和Rajoo et al. (2019)的研究更指出,降低血壓的效果可持續達5天之久。

資料來源/Rajoo, Karam & Abdullah (2020)

免疫系統健康

人體天然防衛機制,可以辨別進入人體誘發疾病的病原體,進而啟動防衛機制,對付敵人的入侵,達到疾病的預防並保持身體健康的平衡。當人體受到病毒感染或腫瘤發生時,自然殺手細胞會發揮功能,刺激病人自體免疫反應來控制病毒或腫瘤。針對森林療癒促進免疫系統健康的研究有6篇,研究指出森林療癒可以促進慢性心臟衰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

資料來源/Rajoo, Karam & Abdullah (2020)

神經內分泌系統

包含了神經與內分泌兩個部分,當身體受到刺激時,前者分泌神經傳導物質,後者分泌賀爾蒙,兩者會相互協調與合作,來維持身體的動態平衡,是維護人類健康的重要研究領域。然而針對森林療癒如何促進神經內分泌系統健康的研究目前仍然非常少。

資料來源/Rajoo, Karam & Abdullah (2020)

心理健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心理健康是一種狀態,個人了解自己的潛力,並可妥善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工作有效率,並且能夠貢獻自己所屬的社群。醫學界發現越正面的心理精神狀態,人體的免疫力會相對的得到正面的促進作用,越有抵抗疾病入侵的能力。目前有六篇的研究針對森林療癒的放鬆效果,分別針對大學生、上班族和中年女性。

資料來源/Rajoo, Karam & Abdullah (2020)

 

【延伸閱讀】

【森林療癒了誰?】與土地共鳴 務農是療育病痛最好的的處方籤

【森林療癒了誰?】盤點秘境蓮華池 推動里山需要社區參與

「森林療癒師」認證首度上線 4月底前線上課程享6折優惠


● 本文摘自林業試驗所《森林療癒了誰?里山社區的行動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