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檳榔
農委會今(12)日公布,將再推動檳榔廢園轉作,農友參與檳榔廢園轉作最高可獲補助每公頃25萬元,明年起至114年底受理申請,農友全年皆可申請、沒有時間限制,且為提升農友經營彈性,可先轉作推薦作物再廢園,檳榔可分3年完成移除。
屏東可可產業發展的開端是為了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起因是檳榔,屏東檳榔的種植面積是全臺前三大,一開始檳榔在屏東是在平地種植,因為檳榔投報率高而轉向以檳榔為主業。屏東很多孩子都在檳榔樹下長大,卻同時帶來健康與水土保持等各種威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進而鼓勵轉作其他農產業,可可是其中一個項目。
檳榔樹優雅挺立,離地逾30呎的深綠細長樹幹上長著光滑的深綠葉片,開出可愛的白花,染香了熱帶的微風。這種棕櫚樹還會長檳榔子,檳榔子是上癮性的興奮劑,食用後牙齒發黑,唾液變紅。世界上有4億人口嚼食檳榔。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9)日表示,有關檳榔防制問題,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已朝設置專法方向進行,未來會有整體規劃,農委會將把產業輔導措施做好,積極配合政院宣導檳榔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曾被視為「綠金」的檳榔被相關研究認為有致癌風險而褪色,農委會2019年底前,也以每公頃15萬元鼓勵檳榔廢園轉作其他作物,然而目前山區仍處處可見檳榔園,食安當道,幾乎所有食物、食品都有相關法令可規範,唯獨檳榔無法管,衛生局單位說,檳榔不是食品也非藥品,只能道德勸說不要賣、不要吃。立委認為有修法納管必要。
農糧署果樹科陳立儀科長說明,103年至106年全臺檳榔廢園面積約720公頃,為回應農民的需求,今年重新啟動廢園轉作補助政策,檳榔園位處都市計畫「農業區」及非都市土地的「農牧用地」的檳榔農,可向土地所在地鄉鎮公所申請;轉作作物僅剔除荔枝椿象棲地「無患子」,其餘與106年計畫相同。
在這個春雨一直下的季節裡,餐桌上常常都會有著美味的筍子料理,自己可是相當喜愛的。每當有人問我為什麼這麼愛筍子,我都會開玩笑的說:「怕老了有痛風不能吃,所以要趁年輕多吃一點!」表面上在開玩笑,事實上我每次吃到筍子都在回憶童年。
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公告檳榔為第一級致癌物,為預防癌症發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配合中央癌症防治政策、國土復育及維護國民健康,辦理檳榔廢園及轉作。若農民在平地或山坡地農牧用地種植檳榔園,皆可參與廢園及轉作,因今年是最後一年開放申請,檳榔農應把握機會,在年底前攜帶身分證及農地所有權狀等資料,向土地所在地鄉鎮公所提出申請。
農糧署推廣檳榔廢園轉作即將在2017年底到期,本預計在山坡地農牧用地推廣4800公頃轉作,至今卻只有50.2公頃。陽光基金會輔導農民轉作油茶過程發現,許多農民並非不想轉作,而是不知從何著手。
苦茶油不飽和脂肪酸總量高達90%,被稱為東方的橄欖油,一瓶要價上千元,農委會推動檳榔園廢園轉作,特別將油茶列為重點項目,然而這幾年油茶栽培面積始終在1000公頃上下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