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森林療癒
嘉義阿里山新祕境,「水山療癒步道」於二○二三年三月正式啟用。全長約八百六十公尺的自然步道,過往曾是阿里山通往東埔林鐵支線其中一小段。如今以「森林療癒」為主題,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重新整合、規劃路徑,打造低破壞度的手作步道,降低對生態干擾也保護沿路特色植被、生物棲地;進一步結合在地居民導覽,串聯祝山林道、水山巨木與森林鐵道,推出富含自然地景與人文歷史,老少皆能輕鬆樂遊的美麗步道。
臺灣坐擁豐富多變的山林資源,每座山脈都有屬於自己的地質與景觀;十多處國家森林遊樂區,以及數量龐大、各地獨有的特色風土步道,輕易便能親近自然,遇見不同的植物、動物,欣賞滋養萬物的土地風情。
適合遊樂的春天,花開正好,天氣、風景都宜人得恰到好處。一場愉快的出遊,步道健行、登山越嶺,伴著美妙景致讓人感覺諸事大吉。
本期《鄉間小路》藉山林賞景、歷史人文、親子療癒等角度出發:搶先深入風雨後於今年三月重新開放的「奧萬大」,也邀請教育家王振叡分享「淡蘭古道」北路(馬偕之路)的行腳風光,此外,更沒少了臺灣最受歡迎的自然風景「阿里山」,參與最新「水山療癒步道」森林療癒行程。同時邀請郭熊、周倩漪與徐銘謙等體驗山林各有心得的專家、老師,帶領我們身歷其境,探訪臺灣山林與動、植物之美,感嘆遼闊壯麗,或珍愛眼前動人。
開春啦,遊春誠鬧熱(tsiânn lāu-jiat),快點收拾好背包,我們「樂」鬧春遊去。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110年起推動森林療癒師認證培訓,迄今共有34名參與者完成課程及實習,林業署今(24)日正式授證給首批森林療癒師,署長林華慶表示,下階段將推動國家認證,預估最快後(114)年即可有國家認證森療師。
COVID-19疫情下,人人尋求提升免疫力之道,在高齡化的臺灣社會,醫療保健市場的熱度也未嘗稍歇,「森林療癒」成為近來保健市場上日漸風行的一帖藥。值此國際旅遊被疫情打亂,國內旅遊應勢興起之際,以「森林療癒」作號召的國旅愈來愈受歡迎,旅行社業者也看好準備搶進市場。
接觸大自然本是會讓很多人感到放鬆的一件事,國人也會進入山林從事爬山、健行、溯溪、露營等休閒活動,但體驗過「森林療癒」的消費者大多能體會,森療不同於健行的走馬看花,森林療癒師的帶領「很專業」,可以讓人用緩慢的步調體驗自然,徹底放鬆,彷彿被「打通任督二脈」。這麼神奇的感受從何而來?
臺灣森林覆蓋率超過60%,具有發展森林療癒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國家森林遊樂區不限制遊客前來,熱門時段遊客如織,甚至還會大聲喧嘩,或是帶著收音機旁若無人放送,這樣的環境帶領森林療癒活動,還「療癒」得起來嗎?
接近自然、讓身心放鬆休息的觀念其實由來已久,也難怪近年森林療癒在世界各國推廣相當迅速。在此概述德國、日本、美國、韓國、中國與臺灣的發展狀況,再對日本、韓國、臺灣3國收費情況做簡略比較。
近年來森林療癒活動普及,學術研究也有一定累積,德國、日本為森林療癒研究最興盛的地方,馬來西亞仍屬於起步階段,2017年才在報章雜誌被提出,各國發展不同,以下簡介德國、日本、韓國、澳洲、美國相關政策及研究取徑。
林試所此次的行動參與包含資源盤點、場域評估、活動設計、引導員心法、社區串連等層面,主要介紹森林嚮導活動、五感療癒餐設計、手作工作坊的設計理念,並融入在地里山社區居民對於森林療癒概念的應用,以大農大富在地社區為主要採訪對象,相信未來能提供其他有志投入森林療癒的引導員參考。當所有人都能達到共識,以森林療癒活動設計為手段,以地方永續為目標,深入認識在地風土人文,感受自然富有層次及細節的變化,現代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將能落實在生活中。
今年8月林務局推出「幸福.森在其中」天天行巴士,結合雄獅旅行社旅程安排和充足遊覽車資源,推出森林療癒概念的體驗活動,期許再次點亮森林遊樂區「健康、樂活、療癒」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