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農遊樂7】深入森林,遊憩中療癒內心「幸福.森在其中」天天行巴士

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信賢(內洞)瀑布。

文/張哲誌 攝影/王志元

今年8月林務局推出「幸福.森在其中」天天行巴士,結合雄獅旅行社旅程安排和充足遊覽車資源,推出森林療癒概念的體驗活動,期許再次點亮森林遊樂區「健康、樂活、療癒」的品牌形象。

內洞地勢山高谷深,夏季午後時有雷雨,秋冬有東北季風滋潤,全年水量豐沛,是物種豐富的蕨類樂園,園區內信賢水瀑奔騰灑落,更是全臺國家森林遊樂區負離子含量之冠。但礙於交通因素,民眾大多集中在烏來老街周邊遊憩,若要進入森林遊樂區,又會是一段車程的距離。加上國際旅遊商品選擇多,內容多變。導致入園人數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同樣的窘境也發生在知名度不及其他園區的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以下簡稱八仙山),以及有「臺灣楓葉故鄉」之稱、但遊客量淡旺季懸殊的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以下簡稱奧萬大)。要如何激發民眾踏進園區體驗大自然的意願,成為林務局山林遊憩管理的主要課題。

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賞蝶的好去處。圖為淡青雅波灰蝶。

與業界展開對話,匯集資源刻劃旅遊新角度

「森林遊樂區都比較偏遠,大多沒有大眾運輸直達,除了幾個比較熱門的才有搭配。一直以來我們都試著突破,找縣市政府、找觀光局,甚至跟在地的計程車業者談合作,但多年來都沒有成效。」林務局森林育樂組服務科科長鄭伊娟簡單幾句講述多年來的困境和艱難。直到林務局局長林華慶偶然提出可嘗試跟旅行業者合作的想法,林務局便從2017年開始,每年舉辦一至二次的旅行業者座談會,雙方展開對話,這下才慢慢摸出一條新路。

2019年,林務局選定內洞、八仙山及奧萬大三處國家森林遊樂區作為試辦區,重新盤點遊憩資源,如園區生態、天候、在地產業、林業文化、林下經濟、原鄉部落等,再經過市場考量及遊客喜愛度評估,並委託傑森整合行銷公司結合雄獅旅行社(以下簡稱雄獅)的遊程設計、行銷專業及運輸資源,重新規畫森林遊樂區行程,集三方能量,原本預計在2020年年初推出「幸福.森在其中」天天行巴士,讓遊客獲得嶄新的體驗。「林務局起這個計畫,絕對不是要規畫一般的行程,也不是為了招攬幾萬個遊客,而是要把森林遊樂區長期大家沒注意到的好處在哪裡,藉由更深度的體驗方式,透過導覽將更深入的知識傳遞給遊客。」此時後方信賢瀑布正激盪著水花,語氣堅定的鄭科長彷彿站在峭壁上迎著風浪。

屬於附生植物的崖薑蕨,在水氣豐沛的內洞園區生長得格外巨大。

挺過疫情,8月開始天天行

怎料2019年底一場瘟疫襲捲,國內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又稱武漢肺炎)疫情加劇,頓時一切遊憩活動停擺,原先安排今年(2020)3、4月上路的天天行計畫被迫暫停。雖感無奈,卻也留了時間讓林務局和雄獅重新思考天天行的遊程內容,雙方細數各自掌握的資源,試著串聯森林遊樂區周邊的特色景點,挑選出有別於以往的季節限定活動,包含獵人學校挑戰、有機農園採摘蔬果、森林瑜伽等等,加深遊客體驗情境。另外,更納入以雲海及高山星空著名的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以及有鳩之澤溫泉、翠峰湖等多處知名景點的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擴增為五處森林遊樂區,其中包含11條天天出發的行程。

也許冥冥之中早有安排,隨著國內疫情趨緩,又逢暑假期間,後疫情新生活正式展開,恰巧搭上國旅勃發的熱潮,「幸福.森在其中」天天行巴士總算啟程。從今年8月分開始至明年(2021)2月,天天有巴士全程載你進出山林,只要一人即可成行,每個園區又依不同景點和體驗活動提供多元的遊憩路線,在同一片森林裡,也能有不一樣的感受。林務局森林育樂組服務科科員賴玉屏表示,天天行計畫便是要讓遊客很輕易抵達森林遊樂區,搭配各式從淺層到深度的遊憩安排,並針對遊客的回饋做滾動式修正,這些的努力唯一的目的就是把民眾帶進森林,讓民眾喜歡上森林,自然對環境的關注會慢慢深入。

隨著國內疫情趨緩,民眾漸漸走出戶外,今年8月起,「幸福.森在其中」天天行巴士,每天都可直達山林,讓遊客更容易親近大自然。

森林療癒:在森林裡盡情遊憩,學習健康

要讓山林成為人心所向之處,並達到山林資源妥善運用、活絡山村經濟之目的,方便遊客走入山林或許只是基本條件,以山林獨特的場域環境發展不同形態的體驗活動更是關鍵所在。除了與鄰近部落和社區合作,林務局更試著將森林療癒的種子植入臺灣森林之中,森林瑜伽便是其中一例。在溫度和空氣舒適的山林裡靜坐和呼吸,屏除內心的雜亂思緒,集中精神感受當下,森林瑜伽調養身心的功效已是各國家森林遊樂區常見的主題活動。林務局自2017年起,委託台灣森林保健學會盤點18處森林遊樂區的森林療癒資源、改善場域設施、發展體驗活動模式、建立森林療癒師認證制度與平臺等等計畫。

林務局希望將森林療癒元素融入遊程中,讓遊客體驗不同的森林旅遊方式。(圖片提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森林療癒就是一個運用森林元素的療癒性遊憩活動,例如森林景觀、自然的材質,設計出來的療癒性遊憩活動,像是散步、攀樹,或是高強度的溯溪。以活動來說,這部分可能跟森林浴的概念一樣,但森林療癒更重要的是在這些場域或是療癒師、舉辦活動的單位,要傳遞給遊客健康教育的知識。」「簡單說,森林療癒就是自然環境、遊憩活動跟健康。」專精研究森林療癒的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余家斌三年來密切與林務局合作,多次舉辦課程與座談會,期望讓民眾體會森林療癒的重要性。在德國、日本、韓國、美國等等,森林是緊密地融入生活中,在生命中習以為常且不可或缺的思想與文化,森林療癒甚至可以是一帖失眠、壓力大的醫師處方籤。臺灣的森林療癒正剛起步,要如何發展出適合這片土地的療癒,余家斌提出一點想法,「以政府來說,應該是場域提供的角色,把場域管理好、經營好,負責造橋鋪路,以及協助人員認證和把關合作業者。活動規畫設計部分,交由外界各種不同的團體,一起利用森林創造出不同的森林療癒活動,這些我們都樂觀其成。」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余家斌說明森林療癒其中一個要素,是要傳遞給遊客健康教育的知識。

林務局「幸福.森在其中」天天行巴士未來是否會持續擴充?賴玉屏表示,旅遊最終還是要回歸市場,政府期望能藉由這次的計畫,讓民間企業建立起國內的生態旅遊模式。鄭伊娟補充道,並非打算以後都以這樣的計畫發展,最重要是期望轉換業界旅行社的思維,也改變民眾對國旅的既定想法,「(國旅)不再只是觀光,而是對大自然生態有更多認識。」體驗森林,其實不須局限任何形式,給自己「森」在其中的機會,好不好,身體自然會告訴你。

林務局森林育樂組服務科科長鄭伊娟致力推展國家森林遊樂區生態旅遊,期望將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好處,透過更深度的體驗方式傳遞給遊客。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0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