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專業森林療癒師的帶領,以視、聽、嗅、觸、味等五感深度體驗、沉浸森林之中,就能獲得身心靈健康的益處。歐美日韓等國很早即有相關專業人員認證制度,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110年起推動森林療癒師認證培訓,迄今共有34名參與者完成課程及實習,林業署今(24)日正式授證給首批森林療癒師,署長林華慶表示,下階段將推動國家認證,預估最快後(114)年即可有國家認證森療師。
森療師除了森林療癒職能以外,還須具有心理健康、急救、運動等知識技能,首批認證森療師在運動、生態、芳療、戲劇、心理諮商等領域各有專業,森林療癒活動可結合不同專業規劃設計,促進國民健康;包括苗栗賽夏族青年根瑋晨即是首批認證森療師之一,森林療癒可望結合林下經濟、原住民部落文化旅遊等綠色經濟,發展成具臺灣山林特色的健康產業。
國家森林遊樂區8處森療示範場域 林業署將推國家認證森療師
林業保育署委託台灣森林保健學會,收集各國森林療癒培訓課程,並參考園藝治療師認證制度,建置臺灣專屬森療課程,110年推出「林業保育署森林療癒師認證培訓平臺」(https://www.twforesttherapy.org/),提供線上核心課程、實體活動課程及隨隊、帶隊實習等,註冊人數已達3,042人。
林華慶指出,過去職業類別有俗稱白領、藍領或粉領,現在還有「綠領」的森療師誕生,民眾、團體藉政府認證的療癒師帶領,參與森療活動將更有效果及保障;森療師下一階段將推動國家認證,預估明年可先建立勞動部技能檢定規範的職能基準,規劃課程、認證制度,後年應即可有國家認證森療師;國家認證制度會考量接軌現有森療師,未來若進階國家認證,林業署認證制度就會退場。林業署輔導私有林成為適當森療場域,明年也將有初步成果。
「森林療癒」須具備人、場域及活動三要素,需要有大於0.5公頃、高於10公尺樹木的森林環境;具備活動規劃能力的森林療癒師;療癒活動要具目的性,也就是針對特定對象和目的去設計每一次的活動。林業署目前選定太平山、東眼山、八仙山、奧萬大、阿里山、雙流、知本、富源等8處國家森林遊樂區作為森林療癒體驗示範場域。
可望促進高齡人口健康、帶動多元森林產業
森林療癒變成產業,結合觀光旅遊、保健長照,可讓更多人分享臺灣森林的惠益,幫助國人放鬆身心、獲得健康。台灣森林保健學會理事長余家斌表示,臺灣社會高齡化嚴重,國人平均年齡已到80歲,但很多人72歲起即臥病在床,中間8年需投入大量長照資源,森林療癒的短期、綠色照護可讓國人藉由上山促進健康,改善生活品質,相對縮減長照資源的需求。
苗栗縣賽夏族原住民林業暨勞動合作社營運執行長根瑋晨表示,他是出生於臺北的都市原住民,之前在兩岸經商,對部落文化的認識薄弱,109年遇到疫情返鄉,重新與部落連結、學習賽夏文化;帶領森林療癒,他會融入賽夏遷徙路線、山林智慧,以及狩獵、編織文化等元素,讓參與者在聽故事中就獲得放鬆;森林療癒是一種可讓更多人認識部落的方式,他也希望結合部落精油產業,引領民眾認識在地植物,發展森療香氛課程。
具有戲劇專長的授證森療師張瓊文表示,過去她即曾在新竹橫山悅音阿甲農場、老大份休閒農場等帶領森林療癒活動,在咖啡樹、茶樹下做森療,私有林農場主人還因此銷售了一些咖啡豆、茶樹精油產品,森療師可以為私有林設計專屬森療課程,讓臺灣森林的奇蹟讓國人及全世界認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