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療癒】迷霧還是療癒?森林療癒專題報導

(圖片來源/Tai Jyun Chang on Unsplash)

COVID-19疫情下,人人尋求提升免疫力之道,在高齡化的臺灣社會,醫療保健市場的熱度也未嘗稍歇,「森林療癒」成為近來保健市場上日漸風行的一帖藥。值此國際旅遊被疫情打亂,國內旅遊應勢興起之際,以「森林療癒」作號召的國旅愈來愈受歡迎,旅行社業者也看好準備搶進市場。

二天一夜國旅包括3小時森林療癒的行程,收費8,000元至10,000元,有雙嚮導和森療師陪同的行程更開價到12,000元。正在起步的臺灣森林療癒產業,需要產官學共同攜手擘畫前景,讓參與森林療癒課程的民眾,走在森林中,能獲得寧靜與放鬆。

小辭典:森林療癒是什麼?

「森林療癒」在國際上稱為Forest Therapy,為應用森林環境,增進健康的自然療法或環境療法;各國也常以一般人較有印象的「森林浴」(forest bathing)來說明,如日本有學者便將森林療癒定義為「在森林環境中進行森林浴」。

不論歐洲、日本等世界各國,原本就有在鄉村、山林、溫泉設立療養地,藉環境因素改善健康的觀念,19世紀的德國已有森林環境與健康的相關研究。

後來隨芬多精、負離子等環境因子的研究發現,以及現代醫學的進展,森林環境因素對於健康有益,包括紓解壓力、改善睡眠品質、提升免疫力等,得到一定程度的證實,近年來多個國家都有政府或民間單位在推動森林療癒,作為促進國民健康的保健預防活動或輔助療法。

森林療癒活動前後常會讓參與者測量唾液澱粉酶活性等等數據,當作健康有無透過活動改善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