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栽培管理
繁忙壅擠的都市生活圈裡,許多人懷抱著親近田園大自然的渴望。近年來都市農業、綠屋頂、可食地景與陽台種菜等趨勢蔚為風潮,書店裡關於家庭園藝的主題書歷久不衰,以居家種菜技術交流的網路社群版面討論總是熱絡。越來越多人開闢自己家的一方小陽台或屋頂空間作為家庭農場,從中體驗蒔花弄草的樂趣,並在社群上分享收穫品嚐的喜悅。本篇文章將介紹環境因子對盆栽蔬菜生長的影響,與盆栽蔬菜栽培管理基本概念,並整理北部地區容易盆栽栽培的50種蔬菜基本資訊提供一般民眾入門參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因鄰近臺中產區,為強化國產馬鈴薯品質,並擴大馬鈴薯應用價值,投入育種研發工作,除了育成馬鈴薯「種苗2號」與「種苗4號」外,近年推出兼具高產、高品質、鮮食與加工特性外,更可供製成洋芋片的優良品種「種苗6號」,以期提高農民收益與建立國產優質馬鈴薯品牌。
草苺為北部地區高產值園藝作物,深受消費者喜愛,北部定植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11月開花,開花後約30~40天可採收果實。由於草苺果實並無果皮,因此果實容易碰傷,影響果實品質。草苺的品質可以分為外觀和內在品質,外觀品質包括果皮顏色、果實形狀、果實大小及光澤度等;內在品質包括口感、果肉顏色、香味、硬度及營養價值等。優質草苺果品應具有果形完整、色澤優良、果面清潔、大小均勻、無病蟲害及其他傷害。果實品質攸關其商品價值,因此,在栽培者管理上更須特別注意。
葡萄為全球廣泛栽培的溫帶果樹,性喜乾燥、日照充足,主要分布在北緯40°~50°、南緯30°~40°之地中海型氣候區域,依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統計,2016年全球葡萄種植面積為750萬公頃,西班牙、法國為主要產區,以生產釀酒葡萄為主,全球葡萄酒產值高達歐元283億元;鮮食葡萄則是以義大利、中國、土耳其、印度為重要產區,占全球鮮食葡萄總產量50%。
水蜜桃雖然產量豐富,但卻未反映在農民收益上,主因是桃子嬌貴而柔嫩,耗損率偏高所致。而且成熟採果期只有約二至四週,這段短暫的出貨期,讓農友常常在忙碌的採收壓力下,還要擔心產出的水蜜桃的銷售狀況。若能營造一種預購制度的供應鏈系統,讓消費者先認識栽培的農友,理解其田間管理的理念以及作法,以穩定的價格,採取下單預購的消費模式。而農友則在收單之後,將心力專注於田間的管理,並堅持最美味的熟度採收,並且細緻的將採收後處理做到位,而消費者者在享受到熟度適中兼具美味、安全性的水蜜桃,同時也能支持友善環境栽培的農民,讓環境永續發展。
花蓮農改場宣大平秘書主持開訓並勉勵學員利用3天的學習機會,積極認識及請教講師,並培養與其他學員感情,拓展農業人脈。
近年來,國民旅遊賞花風氣興盛,在都市近郊中、低海拔山區的景觀路樹、風景區、休閒農場、寺廟或私人庭園,甚至都市裡綠美化植物亦常見觀賞開花類木本樹種群植,以作為景觀主題的地景。
近年杭菊花茶蔚為流行,茶業改良場也嘗試將杭菊葉製成茶葉,國內杭菊栽培面積約為27公頃,每年都供不應求,栽培面積逐年增加,然而國內杭菊經常受病毒感染而減產,讓農民十分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