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五月的雅香嫩甜味,探訪平地水蜜桃

文/林鎮宇

攝影/林鎮宇

桃子是世界上栽培量僅次於蘋果及梨的水果, 也是普遍性讓大眾都能接受的美味水果,聽聞有青年回鄉結合堅持從有機農法開始,用與環境較為友善的方法栽種管理水蜜桃,希望在生產與生態取得平衡。於是拜訪了位於台中市新社區大甲溪畔,海拔約500多公尺的河階台地地型,通過有機驗證,並採用「生機互動農法」(Bio-Dynamic Agriculture,簡稱BD農法)的廖祥志夫婦的水蜜桃園。

要有甜美果實,先有健康環境

原本從事醫療相關產業的廖祥志,承租下現年七十多歲的謝先生的水蜜桃園,主要栽培的品種台農4號-「紅玉」。當初廖祥志對謝先生說:「我希望運用完全不使用化學農藥與及化學肥料。」讓謝先生點頭答應將經營幾十年的果園放手給從未栽培過水蜜桃的自己。

剛開始承租這片果園時,廖祥志對於水蜜桃的栽培管理尚且生疏,一開始就選擇要以BD農法照顧這片果園,難度不低。廖祥志抱持著謙遜多問學習的態度,拜訪許多進行有機栽培管理的前輩,還有回憶父親生前經營明雄堂有機果園的細節。

然而原地主也常常每隔幾天就到田裡,教導廖祥志修剪枝的技巧,深怕年輕人剛開始栽培就遇到挫折,綜合各種管道的資訊,讓廖祥志找到一個方向:果樹是有生命力的個體,唯有健康的個體才能產出甜美的果實,因此他認為要優先營造健康的環境。

廖祥志對於水蜜桃的栽培管理細節非常講究。

醫療產業經驗入果園,預防勝於治療

廖祥志不用除草劑,保留85%的豆科與15%禾本科的草類,善用豆科的固氮作用提供果樹所需要的氮素,覆蓋果園的草地,也讓土壤內的微生物相恢復健康而豐富多元。雜草具有調節氣溫與水份的角色,也可以讓果樹的根係在穩定的溫度與濕度下開根,增加吸收養份的效率,因此不需要施用過多的肥料,就能補充果樹所需的養份,是種降低土地負擔的管理模式。

而低氮肥的管理模式,意外也讓桃樹常見的桃流膠病獲得大幅的改善。對於園區的病害的管理,廖祥志發輝以往從事醫療行業的觀念:「預防勝於治療」。修剪過多的徒長枝讓果樹的通風良好,避免潮濕高溫增加病菌繁殖的機會,透過觀察每一棵果樹的乘載量,僅留下傳統栽培的60%-70%的果實量,讓每一顆桃子都有良好的葉果比。

草生栽培的果園,有利於營造生態系統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健全。

每天巡視果園是廖祥志的基礎工作,只要發現園區內有染病跡象的果實或是枝條,便趕緊剪除,並且移出果園,栽培至今幾乎沒有使用防治資材,而果園內葉子肥厚綠意盎然,常見的穿孔病、鏽病,都獲得控制,足見管理相當良好。

採收水蜜桃更是一件細心的工作,清晨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田間氣溫尚未昇高,就要採收成熟的水蜜桃,避免日曬造成水蜜的田間熱過高,影響後續的保存時效。成熟期的水蜜桃,果皮極薄,稍微一用力就會留下指痕,讓果肉細胞破裂,酵素釋出,而產生褐變。農友只能一顆顆水蜜桃仔細剪下,輕放在簍子中,更要小心不要弄掉水蜜桃表面的絨毛,造成賣相不佳。採收後的桃子需要平放桌面上,進行挑選,再用細緻的手法以海綿包裹水蜜桃再進行裝箱。

理貨完成的水蜜桃要用泡棉保護好,僅量避免運輸過程中的撞傷。

開花到結果期間短,栽培管理細節多

臺灣栽培的桃是伴隨先民渡海而來,隨著歷史演化,日治時代與民國時代都引進了多品種的桃,臺灣目前主要栽培的桃品種就有數十種之多,大抵可粗分溫帶水蜜桃家族,需冷量在500-850小時左右,主要栽培於海拔高於900公尺的山區,產季約為國曆六至七月,著名的產區為拉拉山、梨山、清境等地區。而「低需冷量水蜜桃(low-chill peaches)」,需冷量在100-250小時左右,主要種植於平地與海拔低於500公尺的山區,產季約為國曆五月。

桃樹在冬天需要休眠,而平地水蜜桃家族的需冷量需要累積在12.9度C以下達100-250小時,桃樹休眠時,將養份累積到花芽細胞內,等待春天到來,萌芽開花著果。桃樹豐產,但著果後的小果良莠不齊,果農必須逐一觀察,僅保留最佳的果實,將高達五成以上的果實疏掉。待果實略大,將桃子一粒一粒進行套袋,避免外界病蟲害的侵擾,或是將桃樹栽培於網室之內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平地水蜜桃始於二月開花,五月成熟,四個月內果樹即由休眠結束到結果期。對於農民來說,短短數月間就要掌握好肥料的使用技巧,初期要給於果樹充足的氮肥,供應果樹成長出足夠的健康新葉,讓果樹進行充足的光合作用,累積足夠的養份,中期要漸漸減少氮肥的使用,避免果樹枝條進行徒長,與果實競爭養份,後期可以增加些磷肥及鉀肥,佐以適度給水,增加果實的品質及風味。

果園轉型 打造生態平衡

平地水蜜桃雖然已經適應台灣的天氣,但傳統比較重視產值,忽略生態永續的栽培觀念,已漸漸改變。近年來農民漸漸地開始注意果園的生態平衡,逐步減少農藥的用量,更甚之會通過有機驗證,全面不使用化學性農藥以及化學肥料,並且停用除草劑實行草生栽培,讓土壤內的微生物相逐漸恢復豐富,果樹的健康度佳,果園裡生態漸趨多元,鳥巢、昆蟲、螢火蟲,等動物出現在園區,足見台灣農民已經邁向精緻,除注重每一步細節的栽培管理,也開始融入環境永續的意識。也有農民在山區栽培果樹,遇到坡度過陡的邊坡,改植林木,以達水土保持的功效。

水蜜桃雖然產量豐富,但卻未反映在農民收益上,主因是桃子嬌貴而柔嫩,耗損率偏高所致。而且成熟採果期只有約二至四週,這段短暫的出貨期,讓農友常常在忙碌的採收壓力下,還要擔心產出的水蜜桃的銷售狀況。若能營造一種預購制度的供應鏈系統,讓消費者先認識栽培的農友,理解其田間管理的理念以及作法,以穩定的價格,採取下單預購的消費模式。而農友則在收單之後,將心力專注於田間的管理,並堅持最美味的熟度採收,並且細緻的將採收後處理做到位,而消費者者在享受到熟度適中兼具美味、安全性的水蜜桃,同時也能支持友善環境栽培的農民,讓環境永續發展。

平地水蜜桃小檔案

春蜜水蜜桃,是常見的平地蜜桃品種,雖然個體比較嬌小,但風味相當好。

熟度適中的紅玉水蜜桃,有著甜嫩多汁的口感與優雅的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