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果實長得好又甜 栽培管理有秘訣

一般草苺果實色澤在果實肥大初期為綠色,中期變白,成熟期轉為紅色。

內容提供/《桃園區農業專訊》 文/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新埔工作站助理研究員 羅國偉

草苺為北部地區高產值園藝作物,深受消費者喜愛,北部定植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11月開花,開花後約30~40天可採收果實。由於草苺果實並無果皮,因此果實容易碰傷,影響果實品質。草苺的品質可以分為外觀和內在品質,外觀品質包括果皮顏色、果實形狀、果實大小及光澤度等;內在品質包括口感、果肉顏色、香味、硬度及營養價值等。優質草苺果品應具有果形完整、色澤優良、果面清潔、大小均勻、無病蟲害及其他傷害。果實品質攸關其商品價值,因此,在栽培者管理上更須特別注意。

果實大小

除了草苺品種的遺傳基因決定果實大小之外,栽培環境的溫度及水分管理也與果實大小有關。草苺的花屬於兩性花,從外側向內依次是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花托所組成。草苺的果實是由花托部分肥大產生的假果,較大的花托可長出較大的果實,小花托長不出大果實,研究指出果實重量與花托大小之間存在比例關係,可從花托大小預測出果實重量。

因此,在光合作用產物及養分分配的情形下,可儘早摘除規格外的小花,尤其在定植後的幼苗若已開花,也務必儘早將苗期帶來的花朵摘除,減少養分消耗,促進植株生育。臺灣批發市場更將草苺果實大小規格分為4級,分別為特大(4L):33公克以上,大(L):28~33公克,中(M):25~28公克及小(S):未達25公克。

果實顏色

草苺果實顏色與其品種特性及成熟度有關,草苺果實的色澤一般為紅色,果實肥大初期為綠色,中期變白,後期則轉變為紅色,轉色均勻程度受品種、光照、溫度、水分及營養所影響。果實轉色較適宜溫度為20~25℃,在連續低溫和光照不足下,容易發生轉色不良果實,尤其在溫室栽培,必須注意溫室防雨塑膠膜透光及清潔度,栽培株距避免過於密植,應有適當行株距,高架栽培20公分,土耕栽培25~30公分,以減少株間遮光,高架栽培則須注意層架遮光問題,一般最多為2~3層,可增加床架間走道寬度,以減少遮蔭。果實膨大期間,可適度摘除老葉,避免葉片遮住果實,增加果實受光面積,促進轉色均勻。

果實膨大期間宜適度摘除老葉,增加果實受光面積,促進轉色均勻。

果實形狀

果實的大小及形狀取決於花托是否正常肥大,花托肥大必須經雄蕊授粉受精來達成,但當受精失敗,則無法產生種子,亦即無法分泌激素促進果肉肥大,最終發育成畸形果。草苺為雌雄同花,可自花授粉,花粉萌芽溫度15~25℃,高溫、低溫、高濕及花期噴藥都會引起畸形果,開花結果期最低溫度不能低於5℃,當溫度過低會嚴重影響授粉及植株休眠。除溫度影響花粉萌芽外,其他人為因素亦會造成無效花粉或花柱,如噴藥、濕度過高等,在栽培管理上也必須特別注意。

花托授粉受精不完全,產生畸形果實,無商品價值。

糖度、硬度及糖酸比

果實糖度高低與肥培管理及成熟過程的溫度有密切關係,果實發育期間可透過葉面施肥補充鉀肥比例,以提升果實糖度;而溫度越高糖度就越上升,而低溫、日照量低時,因光合作用效率低,亦會使糖度降低;另外,提高日夜溫差,亦可促進糖分累積,增加果實糖度。品種與糖度之間也有差異,日系品種糖度較歐美品種來得高。草苺的口感來自於甜味與酸味的平衡,常以糖酸比作為衡量的指標之一,當糖酸比到12以上時,表現出來則以甜味為主;但是糖度和酸度均會受到溫度所影響,糖酸比在低溫條件下較高,在高溫條件則較低,因此,隨產期越往後,溫度上升速度快,常使果實糖酸比降低。

草苺果實硬度受品種、成熟度、栽培環境及採後貯藏條件所影響,草苺採收後的硬度也決定了果實貯藏期的長短,草苺成熟度越高,硬度越低,耐貯藏性越差;適當提前採收有利於提高果實硬度,但成熟度太低則果實較硬、風味較淡,以採收成熟度約7至8分成熟度(轉色期)是比較合適的。

優質草苺果品應具有果形完整、色澤優良、果面清潔、大小均勻、無病蟲害及其他傷害。

如果觀光採果可當天食用,則以紅熟期8至9分成熟度為最佳採收期。一般在溫度較高的採收條件下,果實硬度較低,且容易變軟,縮短貯藏時間,因此,建議果實採摘時間避免高溫環境,可挑選清晨或傍晚進行採收。草苺果實水分含量多,果實膨大需要水分,建議在果實轉色期至採收前適當調降灌水量,以提高硬度和增進果實品質。

【延伸閱讀】

草莓育苗四方法與三招防病害育苗管理

本文轉載自2020年12月號《桃園區農業專訊》,原文標題為〈影響草苺果實品質的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