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施肥
重肥換產量? 苗栗場試驗水稻「臺南11號」肥料減半不影響收成
水稻栽培需要灌溉水用量大,為了追求產量,農民也習慣下重肥換稻穀收成,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測試不同氮肥施用量對水稻「臺南11號」產量的影響,發現氮肥用量即使只有一般農民習慣用量一半不到,稻穀產量仍不遜於高氮肥栽培田區。苗栗場並以間歇灌溉方式作栽培試驗,證明間歇灌溉不影響稻穀產量,還可節省約37%灌溉水。
智慧生產萵苣 省工又省肥
臺南農改場將智慧管理應用在外銷結球萵苣生產,導入合理及省工施肥技術、病蟲害預警模式等,產量預估的準確率不但達90%以上,且比傳統3次追肥方法節省超過50%的用肥量,雲林縣麥寮果菜生產合作社依循操作,300公頃契作田足足省下240至360公噸肥料,數量相當可觀。
沼液沼渣護農養畜 灌溉等同施肥,省肥省工輕鬆布田
在王文曲種畜場的積極推廣之下,雲林縣不少農民已採行新形態澆灌作業,把沼液混合田水使用,一邊灌溉就等於一邊施肥,既可省肥,又可省工,還可以兼顧環境!稱得上一舉多得!
設施洋香瓜「天華」 最佳養液土耕滴灌肥培法
全國設施蔬菜面積逐年增加且增長迅速,雖然溫室設施能提供作物防雨、防蟲以及降低部分病害的保護,但農友依然需要面對設施內的高溫障礙、缺水、土壤鹽害與人力缺乏等問題,因此建立設施內的節水省肥省工的栽培模式刻不容緩。
施肥怎樣合理化?別急,先為土壤健檢
身體要定期健康檢查,供給作物養分的土壤也要定期「健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轄下 的農業試驗所、改良場提供土壤肥力分析與營養診斷服務,農民在施肥前,可提早了解 農地土壤狀況,並以此為實踐合理化施肥的依據
作物營養失調,施肥停看聽 – 先噴農藥?灑肥料?低效施肥才是問題
無論農藝及園藝作物、觀賞植物,其生長勢必要有支撐的基礎、陽光、養分、空氣及水。 最普遍寶貴的基礎是土壤,不僅提供植物生長環境,其所必要的養分、空氣及水分也與 土壤密切相關。
搬運車改裝成的附掛式施肥裝置,讓果園施肥更有效率
解決果園人工施肥耗時費工的問題,臺東區農業改良場研製可附掛於小型搬運車之施肥撒布裝置,作業效率為人工撒施的5倍以上,且可配合現有機械使用,節省購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