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液沼渣護農養畜 灌溉等同施肥,省肥省工輕鬆布田

呂稅文整理田地一景。

文/李佳芳 攝影/劉人傑 採訪協助/雲林縣環境保護局

在王文曲種畜場的積極推廣之下,雲林縣不少農民已採行新形態澆灌作業,把沼液混合田水使用,一邊灌溉就等於一邊施肥,既可省肥,又可省工,還可以兼顧環境!稱得上一舉多得!

養豬廢水處理後生成的沼氣可回收利用,作為畜舍保溫燈的燃料,其餘副產物沼液與沼渣,也能作為農作物肥分來源。在王文曲種畜場的積極推廣之下,雲林縣不少農民已採行新形態澆灌作業,把沼液混合田水使用,一邊灌溉就等於一邊施肥,既可省肥,又可省工,還可以兼顧環境!稱得上一舉多得!

畜牧場糞尿廢棄物用於田間,對農民來說並非新鮮事,過往就有把牛豬雞糞混合稻草的堆肥作法,而在兼具「養豬大縣」與「農業大縣」的雲林,沼液沼渣的肥分運用,實為勢在必行的環保政策。

呂稅文為小地主大佃農的專業農民,他耕作的田區有種植玉米。

施灌沼液沼渣怕肥傷,建議小規模試肥實驗

「用沼液沼渣澆灌農田,對於畜牧場來說,可以節省曝氣時間,提升汙水處理效率;對於農民來說,則可以省下肥料錢,是農畜牧業共同締造雙贏的作法。」在政策鼓勵下,王銘儀積極推廣畜牧場沼液沼渣作為肥分,而面對農民最常提到該怎麼用的問題,他解釋道,「即使是同一座畜牧場,每批沼液沼渣的成分不同,最擔心含氮量與含氨量過高,導致植物根部發生俗稱的肥傷。為了讓農民用得安心,畜牧場務必使用長時間醱酵的沼液沼渣,並提供稀釋比例給農民參考,也建議有興趣的農民可以先從小面積試種,抓出最適合自家田地的農法。」

目前田區直接用管路引沼液與田水混合施灌,這種方法,讓插秧後的第一次灌溉到秧苗成長期間,省工又省肥料費。

在王文曲種畜場旁邊種稻的呂稅文先生,為小地主大佃農的專業農民,也是聽取王銘儀的建議,率先接受不同施灌方式的農友。他分享自己使用沼液沼渣的經驗談到:「剛開始是先從2分地用起,但不敢在插秧的時候就用,而是等稻子長到30~40公分,才先少量用看看。」經過幾次試驗,呂稅文發現作物成長狀況不錯,最後收成也超過預期,才漸漸敢放手使用。如今,畜牧場旁的那塊田地,直接用管路引沼液與田水混合施灌,從插秧後的第一次灌溉到秧苗成長期間,不只省下許多肥料錢,更省下許多工,輕鬆不少!

畜牧場想推廣沼液沼渣,信任關係很重要。王銘儀的父親王文曲在鄰里間長久建立的信用關係,讓不少老資歷農民願意簽訂契約,嘗試不同施灌方式。

「真正讓推行有障礙的,是多數農民生性保守,對於需要白紙黑字的簽約行為,有著相當程度的恐懼。」王銘儀說。他特別強調,王文曲種畜場的沼液沼渣之所以可以順遂推行,主要得力於父親王文曲在鄰里間長久建立的信用關係,使得不少老資歷的農民願意簽訂契約,嘗試不同施灌方式。在沒有簽約的情況之下,環保單位很難追蹤檢測,最怕是倒入田間的沼液沼渣是未經處理或不合乎檢驗標準值,「只要不是從合法管道排出,都是屬於偷排的違規行為。」透過農業單位的資材設備補助,以及環保觀念的宣導,畜牧場可以合法利用,農民可以安心使用,而環保單位有效管理,定期檢測土壤與水質,確保農田體質健康。「這是個三贏政策。」王銘儀再次強調。

呂稅文在田間巡視。初期他採納沼液沼渣作為田間肥分的方法,不敢貿然施灌在整片田,而從2分地開始實驗,得出成果再階段性擴大。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0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