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營養失調,施肥停看聽 – 先噴農藥?灑肥料?低效施肥才是問題

文/黃裕銘 圖片提供/陳興宗

無論農藝及園藝作物、觀賞植物,其生長勢必要有支撐的基礎、陽光、養分、空氣及水。 最普遍寶貴的基礎是土壤,不僅提供植物生長環境,其所必要的養分、空氣及水分也與 土壤密切相關。農產品安全問題越來越被重視,然而許多農業研究單位、農民、農企業 還是只聚焦在如何安全使用農藥或生物農藥,殊不知只要土壤生態健全,植物健康生長 即可誘發植物自身抗病系統,降低或避免使用農藥。

臺灣雖然不大,土壤的組成卻非常多樣,再加上不同區域氣候差異大,農民種植的作物種類及品系繁多,要有 1 套完整通用的施肥手冊相當困難,勢必要能 融會貫通所有物理、化學及生物等知識進 行綜合管理。本文簡要說明作物養分需求 差異性之外,其他主要綜合管理的意義, 則以目前農業常見問題作為引述。

土壤基本健康檢查, 從 6 大作物特性切入 

養分需要量 

作物養分需要量與產量、作物特性有關。 如表 1 列出常見蔬菜及水果食用部位礦物 養分含量,從中可以看到不同作物對各種 土壤礦物養分需要量,作物體廢棄時可作 為土壤礦物養分來源,以及提供人類礦物 養分的營養價值。

其中,許多蔬菜及水果,尤其是葉菜類, 其鉀濃度高於或近於氮濃度,但民間常說 蔬菜施肥重氮肥就好,不重鉀肥的情形下, 容易讓許多作物因缺鉀而易罹患病蟲害。

生長速率

作物不同、生長期不同,則生長速率不 同。可以預知生長速率快時,其養分吸收 率就須配合提升,作物才能健康生長。因 此,一般施肥補充養分,須配合作物生長 需求。例如,生長期約 4 週的葉菜類,最 後 1 週的生長量為採收量的 3/4,可知在 此時期養分供應須足夠,否則底葉很快黃 化,而引起病害。

又如印度棗,其生長速率快,快到致使 養分供應不足,所以常發生葉片沒多老就 開始黃化,因此每年會將枝條剪光。典型 現象為枝條尚嫩,底葉卻呈現缺鎂症狀, 果實尚小,就開始呈現缺硼症狀。這種現 象主要由於種植密度高,土壤的有效養分 需要量多時,相對花費成本高,所以此時 期可採用葉面肥。

土壤質地需求 

各類土壤質地中,壤質土壤為最好、最 能適應所有作物的土壤。根菜類最適種 於砂質土壤,其產品形態及採收較容易; 但是砂質土壤保肥性、保水性差,水分及 養分管理須採少量多次。黏質土壤保肥性 好,但是有效水分比率沒有壤質土壤好; 黏質土壤若缺乏團粒化程度,乾燥時候太 硬,作物難以穿透生長,過濕時候土壤通 氣不足,作物根部容易窒息。

✦臺灣許多農民喜歡於追肥時施用大量磷肥,
造成典型的浪費,且容易使土壤產生青苔,阻礙通氣性。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2017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