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國對我農產品源頭管理措施存疑 陳吉仲:歡迎對岸來臺現場看

我國駐世界貿易組織(WTO)代表團25日再度於WTO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委員會(SPS委員會)例會議程中,為中國暫停輸銷我農產品,提出特定貿易關切,但中國卻表示對我源頭管理強化措施有疑慮。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8)日表示,歡迎對岸人員到現場來看,會發現臺灣的農業生產技術跟(防檢疫)規範在全世界數一數二。

新聞
中國「已讀不回」14次 鳳梨檢疫爭議WTO 24日例會討論

中國去年以檢出介殼蟲為由暫停輸入臺灣鳳梨,農委會今(4)日表示,WTO將召開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協定(SPS)例行會議,臺灣議程安排在台北時間24日凌晨,若再未獲中方正面回應,將思考訴諸農產品貿易爭端解決機制裁判。

新聞
【封不了旺來】好吃不怕沒人買!「日本市場已經打開」產季未到鳳梨業者先滿單

中國去年2月25日突然片面中斷臺灣鳳梨輸銷。鳳梨一夕之間失去4萬公噸外銷訂單,憑著國人支持、新興市場拓展與日本消費者力挺,封殺危機反而成為外銷轉機,出口市場成功移轉,日本市占率從109年不到5%,去年大躍進跳升至62%。

新聞
中國進口食品輸銷新制 我方趕月底前提審 國內7大類農產企業最受衝擊

中國今年4月12日發布「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管理規定」,要求各國輸銷中國食品包括肉品、水產等18類,都須由出口方主管機關向中國海關總署推薦註冊,明年1月1日起生效。農產企業須註冊有7大類,去年銷中產值約2.5億元。

農業經營
欲提升臺灣農產外銷實力,優化採後處理是關鍵!

近幾年雖然隨著政府參與相關國際經貿組織的增加,以及農業新南向等政策的推展,農產品出口市場大幅朝向多元化目標邁進,但因臺灣仍存在長程貯運到貨品質不穩定的狀況,此問題若不能具體解決,僅具備優質生產技術,臺灣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將無法有效提升。

新聞
品種外流中國大陸 學者籲國際市場註冊品種權 親本「根留臺灣」

兩岸交流頻繁,卻讓臺灣大量農業品種、技術外流中國大陸,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郭華仁擔心,兩岸品種權法規針對「農民免責」基礎不同,臺灣品種縱使申請中國品種權保護,我國育種家仍要不到權利金。

新聞
受疫情影響市場不穩 越南茶葉去年唯對中出口仍維持穩定

越南茶葉出口目前世界排名第五,茶產品可輸銷到74個國家與地區,茶葉產量則位居全球第七,總生產面積12.3萬公頃,年產量18萬噸,2020年度出口預估達13.5萬噸,出口額2.2億美元,國內銷售額3.32億美元,茶行業總收入5.52億美元。

新聞
陳吉仲:水果賣全世界成長動能遠高中國市場 鳳梨銷日加碼1200公噸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4)日表示,中國3月起暫停輸入臺灣鳳梨,外銷轉單有斬獲,今年鳳梨銷日確定5千公噸可達標,昨晚還有貿易商再加碼1,200公噸,本月也有生鮮鳳梨外銷澳洲;臺灣農產品近年積極拓展外銷通路,「賣到全世界成長幅度,遠超過中國市場」。

新聞
中國市場大到不能丟? 鳳梨產銷學者:癥結在風險管理

臺大農業經濟學系教授陳郁蕙表示,中國市場有利可圖,農民有外銷意願無可厚非,癥結在於有無風險管理概念;政府協助國內農產品外銷,但鳳梨產業也應思考在沒有政府補助下,如何在國際市場建立獲利機制。

新聞
鳳梨暫停銷中 兩岸首宗農產品貿易因檢疫問題而喊卡

中國3月1日起將暫停臺灣鳳梨輸入,理由是銷中的臺灣鳳梨檢出3類介殼蟲。但農委會自去年10月19日起即加強外銷鳳梨檢疫措施,迄今近5個月已未再獲中方通報不合格案例,農委會直言中方暫停程序不符國際貿易規範,「寧願相信中方是因資訊落差有所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