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綠色消費、綠色採購 政府機關與國營事業員工餐廳的挑戰與突破

政府機關與國營事業營運的員工餐廳主要分為二種模式:委外承攬、自行營運。首先,「委外承攬」是將餐廳經營交由專業團膳公司負責,此模式可減少行政負擔,並透過業者專業能力優化服務與菜單。然而,這也意味著食材來源與品質管控需要仰賴合約規範,推行三章一Q食材時,如何與業者達成共識成為一大關鍵。

臺南市政府與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合作,以無人機施用非化學農藥防治荔枝椿象。(圖片來源:臺南市政府農業局)
新聞
噴藥、生物防治攏有效!應用無人機防治荔枝椿象 守護山坡龍眼樹

荔枝椿象入侵臺灣後,主要危害荔枝、龍眼等無患子科植物,為目前龍眼及荔枝產業上最重要之害蟲。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智慧農業技術,無人植保機導入農業應用為台灣農業開啟新篇章,高機動性及智能化特性可有效解決人力短缺之問題,大幅縮短務農時間以及減少近距離暴露於農藥之風險。

附掛式可變行株距葉菜移植機操作訓練。
新聞
設施葉菜生產升級 跨域技術整合打造穩產省工設施葉菜產業

設施葉菜生產需耗費相當人力,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根據設施葉菜產業需求,組成包含作物栽培、農業機械、有害生物防治、問題土壤管理及智慧農業等專家之跨領域產業輔導小組,根據田間作業之規劃、生育、採收及採後等不同時期,盤點農場技術需求,建立一套可複製且可隨環境變動調整之栽培技術套組,供設施葉菜栽培者參考。

花蓮場與臺中場跨機構合作開發蕎麥無人機撒播技術。
新聞
因應國產蕎麥產業挑戰 跨機構合作無人機播種蕎麥省工又增產

傳統蕎麥撒播方式需農民背負40公斤的施肥機進行撒播,每甲地至少需來回補料3趟以上,最快也需50分鐘完成,耗時且對操作人員的身體造成負擔。面對農村人力缺乏的現況,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合作,導入無人機進行蕎麥撒播的研究,建立相關參數以推廣產業應用,達成節省人力成本的效果。

新聞
明年元旦起貓咪納寵物登記 115年未登記者開罰最高1.5萬元 可按次處罰

為強化貓隻源頭管理,農業部修正「指定犬為應辦理登記之寵物」,自明年1月1日起將貓納入應辦理登記的寵物,但給予飼主1年緩衝期,若從115年1月1日起飼主未依規定為貓辦理寵物登記並植入晶片,將可開罰3千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且可限期改善,未改善可按次處罰。

新聞
學童乳擬改地方招標採購 農業部提高補助每瓶6元 原則每生每周喝到一次

政府推動「班班有鮮奶」,這學期執行狀況多,行政院院長卓榮泰日前裁示農業部及教育部改善,下周做出最後決定。農業部規劃方案之一,供應學校學童乳將由中央主導改為地方縣市政府招標或學校自行採購,並將補助金額提高每瓶6元,採購品項納入鮮羊乳,建議以每位學生每周能喝到一次為原則。

臺南柳營桂芳牧場為第一個導入「乳牛3D 影像體態量測系統」的牧場。
新聞
快速掌握牛隻健康!畜試所、工研院開發乳牛3D影像體態量測系統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成功開發全國第一臺「乳牛3D 影像體態量測系統」,並已於臺南的桂芳牧場導入該系統進行場域測試及驗證。畜試所表示,該系統不但可以快速了解乳牛體態,而且採用國產零組件,零件維修替換方便且價格親民;該系統在桂芳牧場運作期間,每日約可節省1.5 小時的人工巡檢時間,充分達到省時省工的效果。

第7屆EMBA始業式全體新生合影,前排右起為生傳系系主任黃麗君、生傳系兼任助理教授王志文、臺大生農學院院長林裕彬、生傳系借調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彭立沛及EMBA執行長王俊豪、生傳系行政組員林俊伸等人。
新聞
因應農業加速企業化 臺大生傳EMBA招收跨域人才 激盪創新思維

臺大生傳系前身為「農業推廣學系」,民國97年更名後,以「農業為體、傳播為用」為核心推動系所課程發展。生傳系系主任黃麗君表示,因近年臺灣農業的企業化腳步非常快,愈來愈需要企業經營管理相關能力,因此生傳系從107年起開辦EMBA碩士在職專班,提供農業領域人才相關在職訓練。今年的十大神農獎得主中,就有3位是臺大生傳EMBA系友。

「臺灣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聯盟」於臺北 NGO 會館舉辦成立大會。(攝影/潘云薇)
新聞
不能單打獨鬥!臺灣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聯盟 串聯65個部落社區、10個輔導團隊 推永續經濟

生態旅遊永續經營需要和區域連結創造產品與服務的多元豐富性。今 (12) 日「臺灣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聯盟」正式成立,串聯全臺65個在地社區部落、10個專業培力輔導團隊,推動生態旅遊永續發展。

新聞
國產材課桌椅溯源QR Code、固碳量一目了然 使用二葉松輕量化更好搬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參展建置「國產材臺灣館」,推廣國產材多元應用,首度展出國產材中小學課桌椅與辦公室OA。國產材課桌椅以使用柳杉、臺灣杉為大宗,但有業者使用二葉松,密度及抗彎強度高,甚至優於柳杉及臺灣杉,但重量卻更輕,方便師生搬動,相當受到歡迎。

(攝影/吳尚鴻)
新聞
農業部次長、農險基金董事長黃昭欽:氣候變遷衝擊農業 透過農業保險提升農業經營保障

近年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嚴重,使極端氣候發生的頻率上升,參考全球第2大再保險公司Swiss Re在2023年1月研究報告顯示,自2017年起損失多高於趨勢線,且在2021年趨勢線突破1,000億美元,各種自然災害中以天氣災害為主,氣候型災害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已逐漸成為常態,預期年均增長保持5%至7%水準。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新聞
損失率偏高等因素影響未來農險 釋迦收入保險之挑戰與精進

臺灣東部濱臨太平洋,屬亞熱帶及熱帶氣候條件,易因季節更迭形成季風、豪雨、颱風等氣候影響,加上山脈地勢引發焚風現象,而造成農業經營損失,農民收入不穩定之現象,要如何運用農業保險政策工具,填補農民因天災或疫病蟲害、產銷失衡等損失。本文將以臺東縣主要經濟作物釋迦收入保險為主題,探討釋迦收入保險面臨之挑戰與精進。

新聞
農友種苗新推3款「黑皮」瓜 「雅君」強健、「黑蘭」耐儲運、「馬卡龍」主打高端市場

農友種苗公司今(11)日於屏東縣六塊厝西瓜研究農場發表3款黑皮西瓜新品種,包括儲藏性佳,冷藏保存可達3周,具外銷潛力的「黑蘭」;植株強健耐病,農民種植更容易的「雅君」;以及去年上市推出即廣受高端禮盒市場歡迎的小果西瓜「馬卡龍」。3款黑皮瓜肉質各具特色,甜度均佳,可有12、13度,呈現西瓜可有的多元風味。

新聞
臺灣國有林全區通過FSCTM驗證 創亞洲之最 林業署推國中小課桌椅、辦公室OA愛用國產材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107年起為國有林導入國際FSC森林管理委員會驗證制度,希望以永續經營國有林為基礎,推動國產材使用,歷經6年,今年終於完成全區近160萬公頃通過FSC驗證,占我國森林面積71.5%,驗證比例亞洲最高。

(攝影/吳尚鴻)
新聞
專訪農經學者楊明憲:汲取國外農業保險經驗 因地制宜貼近農民需求

「相較其他國家,臺灣辦理農業保險雖然起步較晚,但也因此可以掌握到各國農業保險發展的趨勢。」長年投入農業保險推廣與規劃的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專任教授楊明憲指出,目前美國、中國大陸等農業大國都是以收入保險為主,而和臺灣條件相近的日本、韓國,也都積極推展收入保險,這些國家的發展經驗都值得臺灣參考。

新聞
鮮生食類寵物食品稽查 Oki骨餅、卡尼生肉餐檢出沙門氏桿菌 喵洽普魚乾汞超標8倍

農業部與縣市政府合作辦理寵物食品定期稽查,加強辦理「鮮生食類寵物食品專案稽查」,總共完成144件寵物食品抽樣檢驗,其中6件產品不合格;包括法娃國際公司生產的「Oki生鮮食肉骨餅」、圓寵公司生產的「卡尼生肉餐」等檢出沙門氏桿菌,壹士達寵物公司生產的「喵洽普鮪魚凍乾」,檢出重金屬汞含量3.38 ppm、大約超標8倍。

歷經2年的努力,目前已成功繁殖更新了163個小米品系。(照片來源:慈心有機農業基金會)
新聞
小米種子留在部落 原鄉傳承永續、多元加值利用

為推動原鄉部落作物永續利用,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慈心有機農業基金會合作建立原鄉小米種原保存體系,一路走來近三年的時間,與原鄉的夥伴一起建立各地小米品系性狀調查及提昇種子品質與發芽率,同時實現「種子留在部落」的保存體系。

新聞
班班有鮮奶政策 農業部:虛心檢討精進 大享食育籲乳品進校園整體規劃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今(10)日發布2024年十大教育新聞,政府推動「班班有鮮奶」名列頭條,全教總更頒給農業部部長陳駿季「金驢獎」,表達不滿。農業部回應表示,感謝各界的指教,農業部會虛心檢討、精進。驢子在各界的印象是腳踏實地,農業部會秉持這樣的精神,持續精進政策,為臺灣農民做事。

新聞
農業剩餘資材鳳梨皮做青貯料餵牛 節省肉牛飼料成本每頭逾5千元

農業部推動全循環零廢棄,透過技術研發技轉民間應用,讓農業副產物發揮價值。良牧公司使用鳳梨皮、毛豆莢、柳丁等餵飼肉牛,進而製作青貯料取代日糧,肉牛後期可節省飼養成本1成至1成半,飼養兩年每頭可省下5千元以上飼料成本。

新聞
從生產源頭防範病害!草莓健康種苗發展與應用

草莓種苗的生產以農民自行育苗為多,透過自留繁殖母本的方式進行種苗生產,供本田期定植產果,但自留繁殖母本除易有潛伏病害感染問題外,且亦難以控管種苗品質。鑑於對育苗設施需求提升、新興病害發生、種苗潛伏病害感染風險及無法追溯種苗來源與品質控管等問題,草莓種苗繁殖宜導向由育苗場專業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