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今(10)日發布2024年十大教育新聞,政府推動「班班有鮮奶」名列頭條,全教總更頒給農業部部長陳駿季「金驢獎」,表達不滿。農業部回應表示,感謝各界的指教,農業部會虛心檢討、精進。驢子在各界的印象是腳踏實地,農業部會秉持這樣的精神,持續精進政策,為臺灣農民做事。
今日由行政院食安安全辦公室主任許輔主持,召開「114年度推動學校採用國產可溯源乳品專案實施計畫執行方向研商會議」,邀請各縣市教育、農業局處人員交換意見,但意見分歧,尚未收攏。
近來面對「班班有鮮奶」政策,引發外界關注執行過程問題。董氏基金會日昨指出,國民營養調查7至12歲學童鈣質攝取不足高達100%,近十年攝取量僅達建議量49%至59%;乳品是獲取鈣質最簡單的方式,政府爭取每年十餘億元經費,將國產乳品導入校園,供應量僅占全年生乳產量不到5%,絕非去化,呼籲學童乳政策不應「倒退嚕」。
關心學童學校午餐、食農教育的大享食育秘書長黃嘉琳表示,不是所有學校反對「班班有鮮奶」,因目前只供應乳品給國小、幼兒園學童,有偏鄉國中反而希望參與取得保久乳,作為容易飢餓的國中學生營養補充;參考日本、韓國學童乳政策,乳品納為學校午餐食材之一,但國內「班班有鮮奶」是這學期才有的政策,才導致學校端發生人力、設備及菜單設計銜接不上等問題。
黃嘉琳指出,乳品納入學校午餐規劃,整體設計學童熱量、營養攝取,才不會發生低年級學童多喝一瓶牛奶「已經半飽」,午餐反而吃不下的問題;日韓學童乳不限鮮乳,也會傳遞冷藏、常溫保存乳品營養差異不大的知識;且因為是正餐的內容之一,可以要求學童用餐時間喝完,甚至回收紙盒,避免產生食安問題。
黃嘉琳說,部分學童可能沒有飲用乳品習慣,她自己的小孩先前也曾因同學不想喝而帶回多瓶豆奶的情形,將乳品供應學童飲用,應考量學童整體熱量、營養攝取,搭配食農、惜食教育,才不會發生學童不想喝、甚至倒掉等不利教育的情形,日韓供應學童乳,尤其強調連結在地生產,推動地產地消的飲食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