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農業加速企業化 臺大生傳EMBA招收跨域人才 激盪創新思維

第7屆EMBA始業式全體新生合影,前排右起為生傳系系主任黃麗君、生傳系兼任助理教授王志文、臺大生農學院院長林裕彬、生傳系借調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彭立沛及EMBA執行長王俊豪、生傳系行政組員林俊伸等人。

第7屆EMBA始業式全體新生合影,前排右起為生傳系系主任黃麗君、生傳系兼任助理教授王志文、臺大生農學院院長林裕彬、生傳系借調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彭立沛及EMBA執行長王俊豪、生傳系行政組員林俊伸等人。

撰文/游昇俯;攝影/吳尚鴻

「我原本想選嘉義在地學校精進水產養殖,但自產自銷多年,下一階段經營品牌、通路需要新思維,因此選擇就讀臺大生傳EMBA課程」,今(113)年第34屆十大神農得主、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簡稱生傳系)EMBA碩士在職專班第5屆同學陳泓碩說,在學長、嘉義縣議員翁聰賢建議下,他領悟繼續進修養殖成長有限,反而食農教育、地方創生、企業管理等均為臺大強項,就讀臺大未來道路更寬廣。

養殖白蝦、金鯧、金目鱸等水產的陳泓碩表示,EMBA課程「六級產業鏈專題」讓他知道農業六級化不只是做加工,農業也能發展放鬆、療癒經濟,啟發他思索水產品的附加價值;並且,即使他沒有將養殖本業轉型休閒觀光的需求,但因他身兼養殖漁業協會、社區發展協會等多個公協會職務,學習「地方創生」,未來才有足夠知能串連地方產業推動地方創生。

生傳系「農業為體、傳播為用」 因應農業企業化開辦EMBA

臺大生傳系前身為「農業推廣學系」,民國97年更名後,以「農業為體、傳播為用」為核心推動系所課程發展,意即重視農產業相關利害關係人間的溝通,扮演面對生產者、公部門,乃至消費者、社會大眾的整合行銷傳播角色;系上培養的專業人才可貢獻於媒體、公關、行銷顧問、非營利組織、地方農業組織等領域,甚至是投身農業政策制定的公務人員。

生傳系系主任黃麗君表示,因近年臺灣農業的企業化腳步非常快,但許多農民過去僅專注於提升生產技術,愈來愈需要企業經營管理相關能力,因此生傳系從107年起開辦EMBA碩士在職專班,提供農業領域人才相關在職訓練。今年的十大神農獎得主中,就有3位是臺大生傳EMBA系友。

生傳系系主任黃麗君表示,近年臺灣農業的企業化腳步非常快,農民愈來愈需要企業經營管理相關能力。

生傳系系主任黃麗君表示,近年臺灣農業的企業化腳步非常快,農民愈來愈需要企業經營管理相關能力。

黃麗君說,EMBA課程學習有助提升農民在生產、行銷、人資、研發、財務等管理五要素上的能力,包括農民迫切需要的農產品行銷,針對不同目標族群,以低成本的自媒體進行有效的溝通,提升導購率;隨著農業團隊成長至企業規模,也須認識勞動法規,為財務管理導入會計檢核機制,學習凝聚團隊向心力、發揮領導力。

臺大跨領域師資聯合開課 業界專家兼任授課拓視野

臺大生傳EMBA執行長王俊豪指出,生傳系有留學英、美、德、日、紐及國內一流學府的專任師資,臺大生農學院正、副院長及食品科技研究所所長等合聘師資,即使非系上聘用,臺大的優秀師資均可能被EMBA延攬授課。

王俊豪以其主授選修課「智慧農業職能發展」為例說明,他的專長在智慧農業人才培訓,因智慧農業技術多元,他因此曾邀生農學院院長林裕彬講授區塊鏈,並請生物機電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江昭皚合授,分享天敵昆蟲基徵草蛉智慧化生產技術;因第7屆EMBA學生對食品加工有興趣,也曾由園藝暨景觀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徐源泰帶領,參訪農產加值打樣中心。

專任師資之外,生傳系也邀請業界專業人才兼任授課。王俊豪說,曾在福壽集團擔任總經理的喜禾祥投資與管理顧問公司創辦人洪堯棟,兼任教授農企業財務管理,還有專長媒體傳播的林如森教授、臺灣休閒農業學會理事長顏建賢、熟稔農民組織的中華民國農訓協會前秘書長王志文等,包括曾為伍佰、五月天設計唱片封面的第2屆EMBA系友、AKIBO WORKS設計大師李明道,也被邀請回來兼任。

生傳系EMBA「跨域見習與研究」相關課程,透過帶領學員國內、外參訪,創造跨域創新思維、異業合作的可能,圖為EMBA學員參訪臺灣香日月潭紅茶廠公司「日月潭喝喝茶主題館」。

生傳系EMBA「跨域見習與研究」相關課程,透過帶領學員國內、外參訪,創造跨域創新思維、異業合作的可能,圖為EMBA學員參訪臺灣香日月潭紅茶廠公司「日月潭喝喝茶主題館」。

逾7成學員完成學位論文 114年招生首度取消筆試

114學年度第8屆臺大生傳EMBA規劃四門必修課程12學分,以及「行銷傳播」、「農鄉發展」、「農企業管理」、「跨域見習與研究」等四大類選修課程,共24學分,修畢36學分,且完成學位論文,才能取得碩士學位。

王俊豪說,即使教育部已不強制EMBA學位授予必須撰寫學位論文,但生傳系堅持必須完成論文寫作才授予學位,維護臺大學位專業性;EMBA課程規劃周六、日上課,學員除了第一年需要密集修習學分,第二年課程負擔減輕,一般均能利用時間撰寫論文,在兩年內取得學位,過去5屆的100名學生中,就有超過7成已完成論文畢業。

臺大生傳EMBA招生以往以書面審查、筆試、口試三階段考試錄取學生,難度頗高。王俊豪說,考量筆試試題對各領域報考人員不容易具普遍合理性,農友不一定有大專學歷,在職工作已久的管理階層人士對申論書寫生疏,114學年招生首度取消筆試,改為以書面資料審查及口試招考。

培養農業跨域人才 搭交流平臺激發創新思維、異業合作

11月倒數第二周,臺大農業陳列館二樓空間正展出「卓也藍染」的織染作品,一樓則販售著臺南麻豆區農會、「蜜蜂故事館」的各式農特產品,包括「卓也藍染」總經理卓子絡、麻豆農會總幹事孫慈敏、蜜蜂故事館總經理程淑婷、貴族世家董事長林士欽、振興醫院主任級醫師沈志傑及湠臺灣電影總經理張永昌等跨域人才都是臺大生傳EMBA系友。

身兼臺大農業陳列館館長的王俊豪說,生傳系希望讓EMBA教育成為「產官學的交流平臺」,盡力媒合產學合作,臺大實驗林便與蜜蜂故事館合作林下智慧養蜂,甚至結合雙方生產的精油與蜂膠,開發出護手霜、護唇膏等3款產品。

身兼臺大農業陳列館館長的生傳系EMBA執行長王俊豪,期望EMBA教育成為「產官學的交流平臺」。

身兼臺大農業陳列館館長的生傳系EMBA執行長王俊豪,期望EMBA教育成為「產官學的交流平臺」。

同為今(113)年十大神農得主之一的第4屆生傳EMBA系友、「淺草堂」負責人曾吉生,栽培有機山苦瓜,在花蓮縣登記成立第一個農產品初級加工場。曾吉生說,就讀EMBA讓他拓展人脈,因為認識專班同學、臺南官田區農會總幹事林定億,促成兩人合作,以他的初級加工場為官田特產菱角殼加工,循環利用開發養生菱角茶包;也讓他的山苦瓜產品有機會上架官田農會超市,以及百大青農同學陳右穎的「三魚直賣所」銷售。

「跨領域是現代人才基本的條件」,王俊豪表示,生傳系培養農業跨域人才,除了透過「跨域見習與研究」相關課程國內外參訪,推動異業交流;農業人才之外,EMBA也希望招攬其他多元領域人才就讀,讓不同領域學員相互衝撞、激發創新思維。


臺大生傳EMBA 114學年度招生說明會時間與地點

第一場(台北場)

  • 時間:114年1月4日(六)14:00
  •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綜合館4樓418教室(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第二場(雲林場)

  • 時間:114年1月11日(六)14:00
  •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雲林校區鋤禾館(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學府西路8號)

第三場(彰化場)

  • 時間:114年1月18日(六)14:00
  • 地點:彰化市農會農業推廣教室(地址:彰化市辭修路119號)

連結報名:https://forms.gle/zMUudVG9AXfjuLGa9


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企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