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水稻插秧時節,農民與水稻研究員奔走田野
封面故事
溫室栽培好幫手 綠肥水稻抗熱又驅蟲 設施專用綠肥臺南17號

水稻除了拿來吃,還可以當綠肥?「臺南17號」辦到了!它是臺灣第一支溫室專用綠肥水稻,不僅能在高溫烤箱般的夏季溫室裡茁壯成長,還能減少土壤中的線蟲數量,降低蟲害發生機率,更能改善設施栽培常見的土壤鹽化問題,破除連作障礙,是協助農民提高作物產量的得力助手。

種苗場場長張定霖投入種苗領域40年,熟知綠肥作物對農業乃至於生態的重要性
封面故事
客座總編輯|行政院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場長張定霖 綠肥讓土壤變健康,也能減碳增匯助農業淨零

臺灣種植綠肥作物的歷史由來已久,即便在1970年代化學肥料興起時,綠肥一度式微,但主管機關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現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與種苗改良繁殖場(簡稱種苗場)仍持續推廣綠肥,因為綠肥有相當多元的功能,不僅能提升下一個期作作物生產力,也對整體生態有益,更能幫助維持土壤環境平衡,減緩土壤因過量施用化肥持續惡化,是永續農業不可或缺的一環。

封面故事
冷鏈技術加持 美國也能吃到臺灣爽脆清甜番石榴

番石榴在臺灣經過多年品種改良,爽脆清甜的口感跟高營養價值的特性,已成為最受國人喜愛的水果之一,亦是旅外僑胞或外國觀光客來臺灣必吃的水果,加上幾乎是周年可生產的特性,使得番石榴不但是臺灣的國民水果,也是具備外銷潛力特性的果品。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經過近10年的諮商爭取,美國於2019年10月通過檢疫規範、同意臺灣番石榴鮮果輸入美國,然而過去保鮮技術無法克服使得出口量一直無法擴大,所幸農委會科技處投入冷鏈技術研發、開發出番石榴輸美的技術條件,在產官學研公私協力下,於去(2022)年12月實際海運出口,以40呎貨櫃運至美國洛杉磯,既符合檢疫條件又確保到貨品質優良,順利進入美國通路販售,終於在美國也能吃到臺灣爽脆清甜的番石榴。

高雄梓官地區
封面故事
高雄農業的蔬果金鐘罩 將新鮮直送餐桌 冷鏈鐵三角與梓官農會

面對海內外供銷競爭與全球糧食危機議題,高雄市政府積極打造全面冷鏈系統,規畫「六龜大型區域冷鏈蔬果理集貨包裝場(簡稱六龜冷鏈包裝場)」、「路竹加洲果菜運銷合作社大型集貨冷鏈物流加工廠(簡稱加州冷鏈加工廠)」,以及「大樹蔬果冷鏈運銷園區(簡稱大樹冷鏈園區)」,期盼建構出如同台積電地位般,守護高雄農業的冷鏈黃金鐵三角。值此同時,歷史悠久、肩負守護臺灣葉菜類農作需求的高雄市梓官區農會(簡稱梓官農會),也以壓差預冷機、真空預冷機和冷藏車等設備,強化葉菜類蔬菜的保鮮期,降低損耗。從政府到民間合力構築的冷鏈系統,將成為大高雄地區搶攻「產地新鮮直送」市場的堅強後盾。

雲林縣農糧產值全臺第一
封面故事
全方位升級 雲林農漁畜冷鏈 從區域物流中心到特色產業冷鏈加工廠

雲林縣為全臺多樣農糧作物重要產區,農業產值連續5年拿下全國第一,近年中央和雲林縣府將強化冷鏈物流體系視為重點政策,也多管齊下積極輔導縣內農、漁、牧業者提升冷鏈設備,促進產銷調節功能、確保農產品質及增加農民收益,希冀藉此翻轉農業弱勢產業的刻板印象,接軌生鮮產品生產及加工管理的國際標準,放眼全球市場的藍海。

封面故事
突破外銷困境 打造永續供應鏈 全日物流與國際保鮮物流中心

臺灣農產品常因供需失調而價格起伏,近年面對全球化競爭,更凸顯建置完善冷鏈的急迫性。2022年8月,全國第一座國際級保鮮物流中心於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簡稱農科園區)正式啟用,目前承攬該物流中心營運的全日物流董事長陳旭初強調:「臺灣冷鏈物流已進入全新時代!」建構具備一條龍式的智慧冷鏈物流系統,從採後處理(預冷、洗選、截切、加工、分級包裝)到倉儲、配送,不僅對內可協助穩定蔬果產銷,對外可強化臺灣農產外銷競爭力,更將是全球落實永續精神,解決碳排放等議題的先鋒行動。

封面故事
客座總編輯|行政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 建構現代化農產冷鏈體系 用好品質結合加工提高農民所得

臺灣農產品種類多元且品質優良,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但大多數農產品都不耐長期保存與長途儲運,可能在運銷過程中產生損耗。為了更有效降低農產品損耗、提高品質,進一步提高農民收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自2021年開始推動「建構農產品冷鏈物流及品質確保示範體系」計畫,在當時行政院院長蘇貞昌的大力支持下,於去(2022)年1月將整體冷鏈推動經費由原訂的84億元提高至126億元,加速完成臺灣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相關建設。

封面故事
黑蜆年菜好吃驚,彰化海鮮呷夠夠 彰化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與通利水產行

現撈鮮煮的海味年菜,不必是鮑魚龍蝦,端上桌也能增添圍爐氣勢。

彰化養殖漁協和青漁黑蜆品牌合作,重磅邀請料理名廚設計在地海鮮年菜,

從產地到餐桌,替小資族的健康精打細算。

斗南鎮農會秘書張耀裕、林建君、程蕙禎
封面故事
非典型農會! 馬鈴薯與牛的在地循環經濟 雲林斗南鎮農會

年節將近,還在煩惱要準備什麼食材,才能讓家人吃得安心又滿意嗎?正值產季、好料理、耐放且不占據冰箱空間的,應該就是最好的選擇。當然,如果背後還有厲害的產地故事,可以邊吃邊聊、轉移親戚問八卦的火力;在拜年走春時還能大方分送親友,分量感十足又不怕皮包心疼的話,那麼,嚴選國產馬鈴薯搭配國產牛,是你不能錯過的年節必備食材!

西螺果菜市場
封面故事
青菜漲不漲? 全臺一級戰區西螺走一遭 一探高麗菜供銷,二學創意食譜

年關將至,民眾辦年貨最關心荷包會不會大縮水,最常出現在圍爐桌上的青菜如「菜王」高麗菜、包心白菜、蘿蔔的供應量是否充足?影響菜價上揚的因素又有哪些?《豐年》走訪全國蔬果最大集散中心的西螺果菜市場及西螺農會,除了介紹年終蔬菜產銷概況,也分享幾道料理食譜,讓大家學到如何把看似平凡的高麗菜變化成賓主盡歡的特色年菜。

弘民養雞場老闆蘇永勝、劉紅珠夫婦
封面故事
春節不缺蛋 吃雞討吉利 國產雞肉雞蛋供銷和頂級閹雞的秘密

2022年臺灣一度面臨1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蛋荒,尤其春節前後,除了雜貨店、超市買不到雞蛋,蛋價也一路飆漲,受到禽流感和飼料成本上升影響,雞肉價格同樣走揚。今年過年市場情況如何?臺灣的頂級雞肉在哪裡?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簡稱協會)秘書長王建培與新竹弘民養雞場達人蘇永勝,為大家解答有關雞肉、雞蛋供銷和年節土雞料理的各種疑惑。

徐仲
封面故事
客座總編輯|台灣美食技術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徐仲 過年了!從食物認識土地的儀式感凝聚共識

每逢過年,總是讓人想到吃,和大家一起吃年夜飯的幸福感,但過年在現代都市生活型態的餐桌上是滿尷尬的假議題,很多人連年夜飯都是去外面吃居多,或者全家利用年假到國外玩一玩,就算在家裡煮年夜飯,所有人幫忙煮一大桌菜的情景愈來愈少。而從我這幾年觀察臺灣農業的角度談過年,會用另類心態看兩樣食材:雞和芥菜。因為過年大家總還希望吃個雞肉,圖吉祥的好寓意,且雞肉烹製與保存相對耐放;至於芥菜,作為長年菜的食材,與過年有關自然合理。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關鍵點:適合烹煮與加工運用。

嘉大合作社
封面故事
助小農打磨璞玉變寶石!農產加值打樣中心南區聯盟培力攻略

什麼魔法可以讓喝茶像喝香檳一樣時尚、木瓜格外品變身青木瓜絲杯麵、香甜草莓竟是酥脆口感?走一趟農產加值打樣中心和小農初級加工場,就能了解這些特色加工產品的開發,不僅有賴食品科學的奧妙,也是輔導人員與農友不斷溝通激撞出的創意結晶,並應證小農加工要成功,除了原料品質,勝出前提更在產品差異性和精準的市場定位。

漁仕海鮮創辦人洪佳琪重視食魚教育,採用友善養殖,參加林邊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一班精進養殖技術,取得水產品產銷履歷驗證。
封面故事
替漁民產銷加值的媒人婆 水試所水產加值打樣中心

龍膽石斑、白蝦及文蛤等琳瑯滿目的海鮮,為逢年過節、歡慶喜事的團聚時光增添了美好的點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簡稱水試所)因應飲食形態及外銷局勢的變化,於高雄市前鎮區的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成立全臺首座「水產加值打樣中心」(以下簡稱打樣中心),既輔導漁民建立水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制度,更協助發展多樣化的水產食品。

鄭瑞隆
封面故事
小農水產初級加工場 自產自銷有一套 鴻勛合作社的魚產進擊曲

一尾尾碩大活躍的龍膽,在陽光下拍濺起熠熠池水。屏東縣鴻勛水產生產合作社(以下簡稱鴻勛合作社)理事主席鄭瑞隆,熟練地操縱堆高機吊起滿載的魚籃,搬運到貨車上。從飯店主管轉行石斑魚養殖,鄭瑞隆在心中描繪了一幅藍圖,不但打造出全臺首座水產類農產品初級加工場,也揭示了養殖戶跨足水產加工的里程碑。

周畢英書夫婦
封面故事
花蓮場技術支援 助攻東部農產加工 提升農產素材附加價值

花蓮縣由北至南跨域極大,農產品種類多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花蓮場)農產加值打樣中心輔導農友進行農產初級加工,提供免費打樣與諮詢服務,以乾燥、粉碎、焙炒為主,常見產品包括蔬果乾和茶包,農友可先以電話或現場諮詢了解彼此需求。另外,花蓮場全力開發的文旦加工技術碩果纍纍,提高文旦附加價值與果農實質收益,讓文旦全果利用的未來指日可待。

許宏賓
封面故事
初級加工眉角多 一條龍服務好幫忙 農產加工整合服務中心

近幾年臺灣生鮮農產品外銷遭逢巨大挑戰,新冠疫情拉長了運輸時間,各國對生鮮農產品檢疫要求逐步趨嚴,不可抗力的因素多,變數也大,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為此強化外銷、加工、內銷三支箭,特別是附加價值高的農產加工品,既能調節產銷,降低季節性因素影響,無論內銷或外銷,均相對生鮮農產品容易。

謝昌衛教授
封面故事
客座總編輯|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特聘教授謝昌衛 完整技術體系支援 初級加工助小農加值成功

農產初級加工制度上路至今2年半,回過頭來看為何要設立初級加工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推動外銷、加工、內銷「三支箭」,解決農產品產銷失調問題,生鮮產品除了內銷或外銷,更透過加工協調農民生產,延長產品賞味期與價值保存期限。同時農產加工品要上市到通路上,若無工廠登記就無法上市,因此國家利用政府的力量,提供了初級加工場登記證。

可可
封面故事
循環可不可?不只是你的巧克力 屏東可可開發及應用

近年來臺灣南方土地上孕育的可可漸漸打開知名度,在生產巧克力的過程伴隨著大量格外品(常規外但品質無虞的產品)及廢棄物,工業技術研究院團隊(簡稱工研院團隊)運用了多項技術試圖解決問題,將可可格外品轉化為具功能性、易於保存和利用的創新原料,讓原本沒有作用的可可廢棄物找到新的發展方向,達到可可全果利用零廢棄的目標。

林江祥
封面故事
山谷間的新黑金奇蹟 小農組隊一條龍,南投可可產業風起

位於北緯23.5度的臺灣是全球最北的可可生產國,而比最大產區屏東更北的,是經年氣候涼爽的第二大產區南投。一群農民克服環境限制,栽種出無毒又優質的可可果,並籌組南投縣可可生產合作社(簡稱合作社)厚植栽培與後製專業,讓可可成為南投新特色農業,有望與在地享譽國際的茶葉及咖啡產業,匯聚更大的經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