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場技術支援 助攻東部農產加工 提升農產素材附加價值

周畢英書夫婦

花蓮場提供免費農產品打樣諮詢服務,協助在地小農成功走上農產加工商品化之路,圖為接受輔導的原生好物有機農場主人周畢英書夫婦。

文/莊傳芬 攝影/林靜怡

花蓮縣由北至南跨域極大,農產品種類多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花蓮場)農產加值打樣中心輔導農友進行農產初級加工,提供免費打樣與諮詢服務,以乾燥、粉碎、焙炒為主,常見產品包括蔬果乾和茶包,農友可先以電話或現場諮詢了解彼此需求。另外,花蓮場全力開發的文旦加工技術碩果纍纍,提高文旦附加價值與果農實質收益,讓文旦全果利用的未來指日可待。

前端評估打樣 接軌後端量產

花蓮場農產加工室主持人陳柏翰說明,剛投入農業領域的新農透過打樣中心的服務,能預先了解自己的作物適合哪些加工形式,已小有規模或已進入農產加工程序的農友,也可向打樣中心申請協助包裝設計,或開發更多類型的產品。在確認作物狀況與農民加工意願後,花蓮場就能安排產品打樣,讓農友充分了解產品的加工過程、品質判斷、製作成本與後續保存等環節,並推薦適合量產的加工廠。

對生產方而言,作物產量與種類、農場人力、銷售通路三者間需相互配合,才能讓加工品長期穩定生產並達到效益,若缺乏謹慎評估,反而會讓初期努力或投入的資源功虧一簣,因此打樣中心扮演的是前端輔導與協助評估的角色。農民與加工廠接洽後,也可以再同步尋求打樣中心的意見,或進行各種加工細節的交叉比對,確認沒問題後,再正式量產。後續打樣中心會再進行追蹤,確認商品化過程是否順利,也會和農友交流坊間加工資訊與市場趨勢,進而再幫助其他有需求的農民。

花蓮地區目前主要有2間取得初級加工登記的業者,一個是淺草堂,另一個是吉安鄉農會保健食品加工中心,兩間皆能進行初級加工與後續包裝。另外有食品科系的大專院校如宜蘭大學,可協助初步量產或產品研發,花蓮場會依照農友需求就近轉介,降低原物料運送成本,若有問題也能相互討論,達成東北區域聯盟服務農漁民、促進產業加值升級的成立宗旨。

因每間代工廠對原物料的最低需求量不同,機器型態和製作條件也各異,即便已經過打樣,成品樣態不一定會完全相同,因此陳柏翰建議,農友最好是先請代工廠小量試做,確認品質後再正式量產,也應充分了解自己的原料狀態、製程與加工成本,這部分可先尋求打樣中心的協助。

茶葉包裝機
打樣中心依據不同的農產品加工需求給予建議,設有多款乾燥、粉碎研磨、焙炒機具,也有從茶包內袋裝填、棉繩到外包裝皆可一機完成的茶葉包裝機。

穩定行銷 才是永續生產核心

陳柏翰指出:「製作農產加工品,最重要的是要能穩定生產,即便只是少量製作,也要讓加工確實變成增加農場收益與消化過剩農產品的途徑。」他以其中一位輔導農友為例,該農友選擇將無法做鮮食銷售的葛鬱金直接烘乾後磨粉,成品中含有豐富膳食纖維,可當作沖泡飲品或烘焙材料,但不適合勾芡料理,與一般常見以水洗靜置萃取澱粉的方式相當不同,對花蓮場也是第一次嘗試。但因農友能明確找出產品屬性與客群,可自行完成銷售,後續遂能穩定量產中。

農產加工品
花蓮場偕同農友開發五花八門的農產加工品,例如果乾類的筆柿乾、香蕉乾、檸檬乾,少見的葛鬱金粉、諾麗果粉,米穀類的柚皮米香和原鄉特色作物的紅藜茶。

除了產品打樣,農產加工整合服務中心免費提供包裝設計服務,花蓮場能協助農友提出申請,也會提供包裝袋、禮盒等資材樣品供農友參考。陳柏翰表示,現階段農產品初級加工技術已臻成熟,對花蓮場或農友而言,如何穩定銷售才是最大的挑戰。

陳柏翰
陳柏翰建議,農友投入加工前應謹慎評估作物產量、人力和通路間的配合,才能讓加工品穩定生產並獲得收益。

他提到,未來花蓮場希望能與地區農會的銷售系統合作,或考慮向農委會申請創建平臺,連結全臺各改良場打樣中心形成單一體系彼此交流,作為小農產品與初級加工品的銷售專區。雖然還在發想階段,但如何協助農民穩定銷售,將是未來打樣中心主要的發展目標之一,也符合眾人輔導農民開發加工品的初衷。

花蓮場與臺東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東場)皆屬原民特色作物地區,在加工技術上常交流,而宜蘭大學、臺東大學等大專院校,對食品加工專業多所研究,串連起北東臺灣區域農產加工的資源。整體而言,東北區域聯盟各單位分工內容相近,主要由農業改良場與學校在第一線合作輔導農民,聯盟內部以技術交流為主,整合銷售架構尚在發展中,未來將強化農業推廣和行銷的力度,結合學校相關專業師資一起合作。

除了加強產品外包裝設計、邀請成功農民進行分享、協助媒合通路外,陳柏翰也期待定期進行人員培訓,讓中心人員掌握市場動向,才能真正有效地幫助農友,讓穩定銷量成為支撐產業持續發展的動力。

發揚原生種木鱉果 加工是為了讓好食物被珍惜

周畢英書是臺東阿美族人,經營的原生好物農場多生產原民特色作物,7年前他在臺東偶然嘗到部落一度消失的原生種木鱉果,為了再現這個熟悉的味道,開始致力於尋找並雜交選育木鱉果,現在木鱉果已成為農場主力作物。目前他所出產的木鱉果相關加工品包含口含錠、果汁、木鱉果洛神膏等,尚在開發的有熱飲茶包與彩色植物麵條。

木鱉果
原生好物農場以「地表最強果實」木鱉果為農場主力作物,並製成機能性食品木鱉果汁、口含錠和調理包等。

口含錠屬機能性食品,單價相對較高,在生產與銷售兩端都更具挑戰性。製作過程中,花蓮場協助進行乾燥與磨粉測試,並徵詢臺東場意見以提升產品風味,由臺東大學進行錠劑試做,最後委由臺東大學先導工廠量產。雖然目前產品品質穩定,也逐步累積起客群,但極端氣候經常導致木鱉果產量驟減,今年夏季東部乾旱,初秋又逢連續性大雨,加上農場附近耕地難尋,因此仍無法穩定供應足夠原物料進行加工,成為周畢英書現階段最大的挑戰。

黃日春位在花蓮鳳林的大榮花園農場,種植了多樣化作物。雖然各作物產量不多,加工成本相對較高,但她直言,想要製作加工品的原因,是因為這些產品真的很健康。她的農產銷售以生鮮為主,但許多不好賣的格外品捨不得丟棄,如秋葵、長豇豆等作物,若採收時間延遲,她就加工製成秋葵茶包與長豇豆乾,既能延長保存時間又能提升產品價值。

黃日春
黃日春種植多樣的有機蔬菜供應花蓮市農會的農民直銷站,產品包含有機玫瑰花乾、檸檬香茅茶包、秋葵茶包等。

她建議農友在正式量產前,宜善用打樣中心資源盡可能先試做。以她的秋葵茶為例,雖然加工製程沒有問題,但當時因略過打樣程序,量產後發現每包茶包所含秋葵料量略多,單杯沖泡時濃度太高,相當可惜。另外她也分享檸檬香茅茶包的開發經驗,當時打樣,花蓮場設備無法切斷乾燥香茅莖梗,最後是靠手工裁切完成,她建議打樣中心適時更新機具設備,以符合各式農產加工需求,維持品質一致性。目前她正嘗試製作洛神花茶包,並提升乾燥玫瑰花的包裝設計質感,除了自行測試,也考慮委託花蓮場協助,成為未來的主力商品。

緩解文旦產銷壓力 加工設備促進全果利用

文旦產季相當集中,民眾消費多集中在中秋節前,鮮果銷售始終是文旦產業的一大挑戰。花蓮場透過文旦加工品與一系列機械化生產設備的研發,希望緩解每年鮮果的銷售壓力,提高文旦附加價值與果農實質收益。

花蓮場農業機械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林宜緯說明,文旦加工的機械主要分為3個部分,首先利用精油刮取機汲取柚皮精油,接著用分切機去除外皮並切塊,最後再以柚肉分離機取下果肉。若完整跑完流程,1小時約可處理400~500公斤文旦。早期這些工作是由人工處理、速度很慢,現在透過現代機械作業流程,希望將所有程序無縫串連,達到一貫化生產,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並提升商品競爭力。目前的未竟之處是種籽尚未能以機械完整挑除,花蓮場未來將針對這部分繼續研究。

文旦分切機
透過文旦分切機去頭去尾、剖分為4瓣,再經柚肉廣,並免費提供農友諮詢服務。分離機操作後,白色的文旦果肉能被完整取出。(圖片提供/花蓮場)

精油刮取機是由芒果削皮機改良,花蓮場針對刀頭部分進行研發改造,刀頭有3道處理程序,先以鐵刷刷破柚皮油囊,再用兩種刀片刮取精油,後方再透過管路蒐集精油,平均1公斤文旦約可汲取1.7毫升精油,可運用在柚子香氛精油、洗手乳等產品加工,而這項設備目前已申請專利。分切機運作原理與其他水果削皮機(如鳳梨)相似,作業速度相當快,目前也正申請專利中。柚肉分離機則是從國外引進,只取柚肉進行利用,白色隔膜因風味苦澀,目前尚無相關產品運用。

花蓮場目前共開發文旦柚沾醬、果茶醬、柚皮糖、文旦啤酒、柚子鹽等多樣加工品項,邁向文旦全果利用,並將這套「文旦機械加工技術一貫化」完整技轉給瑞穗鄉農會,設立文旦柚量產加工廠。文旦加工除了解決產季集中造成的銷售壓力外,格外品在鮮果市場缺乏競爭力,透過加工可減少產地資源的浪費。前置作業會先將文旦水洗風乾,國內已有廠商生產相關設備,即使外皮曬傷也能進行加工。

林宜緯說,花蓮場扮演的角色是將機械化的每一步驟緊密串接,以企業化生產模式提高整體運作效率,盡可能讓每顆文旦的每一部分都能被完整利用。未來農民若有生產需求,可直接尋求瑞穗鄉農會協助代工,而花蓮場會持續推廣,並免費提供農友諮詢服務。

林宜緯
林宜緯致力鑽研文旦加工機械,例如身旁的文旦精油刮取機,並與其他花蓮場同仁研發各式文旦加工產品,包含文旦啤酒、甘熟文旦梅果茶醬、柚子鹽、文旦洗手慕斯等。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2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