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養蜂的蜂箱置放於林木行株距間。
農業技術
森林蜂產品的生產:林下養蜂 林下經濟品項作業管理及其效益評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林務局自2019年4月施行林業多元輔導方案、推動林下經濟,已陸續開放段木香菇、木耳、森林蜂產品、臺灣金線連、臺灣山茶、天仙果與馬蘭等品項,作為林農可於森林區域生產的產品,在維繫森林生態與森林覆蓋的前提下,已創造出活絡山村社區及原住民部落周邊綠色產業的效益。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簡稱林試所)於本篇提供森林蜂在林下的養殖管理方式與效益評估。

根節蘭園
農業技術
切花、盆花、景觀花卉多元運用 平地栽培根節蘭新品種「桃園1 號-白玉精靈」

根節蘭為蘭科(Orchidaceae)根節蘭屬(Calanthe)多年生植物,全世界約有150種,大致分為溫帶落葉及熱帶常綠性2類。臺灣原生根節蘭均為常綠性地生蘭,約有17個物種,分布於本島海拔50~3,000公尺半透光且高溼的闊葉、針葉及雜木林或竹林內。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簡稱桃園場)為開發新興花卉,針對臺灣原生根節蘭屬種原進行蒐集、雜交及品種選育,歷經13年選育出適合切花、盆花及景觀應用的根節蘭新品種「桃園1號-白玉精靈」,是國內第1個取得品種權的根節蘭屬新品種。

馬藍單葉對生,深綠色葉子在葉脈周圍帶有藍暈,花為藍紫色,花冠筒短圓柱形。
農業技術
具多元效益的天然藍染工藝作物 林下經濟作物馬藍的栽培技術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簡稱林務局)自2019年4月積極推動林下經濟政策,除了已開放的段木香菇、森林蜂產品、臺灣金線連、臺灣山茶等項目,於2023年1月16日公告再納入馬藍(Strobilanthes cusia)作為林下經濟的選擇項目之一,增加林下副產品的多樣性,創造永續森林生態產業的效益。宜蘭大學與林務局合作,深入新北市三峽山區一處藍草田,研究馬藍的生育特性,並將研究成果科普化,於本篇提供林下經濟作物「馬藍」的栽培技術。

臺灣咖啡種植。
農業技術
咖啡聰明肥 提高肥料利用率又減少碳排的合理化施肥策略

肥料使用占農業土壤近9成的溫室氣體排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簡稱茶改場)與福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福壽公司)及雲林縣古坑鄉咖啡產銷班第14班咖啡農,歷時2年實地進行試驗研發「咖啡聰明肥」,不但針對農民施肥行為做調整,依據咖啡樹整年度不同生育時期所需肥分進行肥料精確配比,既落實合理化施肥,也提高肥料利用率,達到減少碳排的施肥策略。

番椒「台中亞蔬1號」。
農業技術
品質優良、豐產兼具多重抗病性甜椒新品種番椒「台中亞蔬1號」

番椒(CapsicumannuumL.)為茄科具高經濟價值的果菜類蔬菜,依辣度有無,可分為辣椒及甜椒。甜椒顏色豐富,富含營養價值,且適合各式料理使用,深受消費市場喜愛。近年來國人在飲食及料理方式有多元化趨勢,甜椒在消費市場的需求亦逐年提升。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2021年統計資料,臺灣甜椒栽培面積已達1,248公頃,而中部山區為夏季甜椒的主要產區。目前臺灣主要栽培的甜椒品種皆為歐美國家育成,多數品種對臺灣栽培環境及病蟲害的適應性差,使農友在進行甜椒生產時品種選擇少。

臺灣寵物兔。
農業技術
比進口草新鮮的在地高品質寵物草!友善環境的禾豆混植寵物草栽培技術

為讓寵物草的生產更省工及更有效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簡稱畜試所)繼培育出寵物專用的牧草後,再開發「寵物級牧草禾豆混植生產模式」,提升國產牧草的精緻度。此模式除讓牧草營養均衡及高效生產,並能控制雜草生長達到省工目的,更能減用肥料維持地力。

臺灣金線連(臺灣寶石蘭)植株與花。
農業技術
臺灣民間的珍貴藥材:臺灣金線連 林下經濟作物栽培管理及其效益評估

農委會林務局自2019年4月施行林業多元輔導方案、推動林下經濟,已陸續開放段木香菇、木耳、森林蜂產品、臺灣金線連、臺灣山茶、天仙果與馬藍等品項,作為林農可於森林區域生產的產品,在維繫森林生態與森林覆蓋的前提下,已創造出活絡山村社區及原住民部落周邊綠色產業的效益。林試所於本篇提供臺灣金線連在林下種植的栽培管理方式與效益評估。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二》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他逆境(下)首圖。
農業技術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二》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他逆境(下)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進而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的交互關係,〈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一文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包含第一篇〈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第三篇〈提升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本篇為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的下篇,上及中篇提到土壤有機質及適當灌溉提高土壤保水力及抗旱的機制及實證,此下篇先談三個盲目灌溉實例,再談如何提高灌溉的經濟效益。

「臺茶24號-山蘊」種原區採茶。
農業技術
抗病蟲害與逆境 風味獨特產量豐 臺東原生山茶 臺茶24號-山蘊

巍峨海岸山脈的都蘭山,俯視著滔滔流水的卑南大溪,遠眺著前方棋盤式方格狀的村落,那一片田園正是鹿野鄉的龍田村,也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簡稱茶改場)臺東分場的所在地,在場區間一處四周圍繞著雜木林的茶園,生長著綠意盎然原生茶樹,這裡是臺茶24號的孕育地,也是該品種自原生地引種後定植的地方。

臺灣唯一可做為飲用的原生山茶:臺灣山茶。
農業技術
臺灣唯一可做為飲用的原生山茶:臺灣山茶 林下經濟作物栽培管理及其效益評估

農委會林務局自2019年4月施行林業多元輔導方案、推動林下經濟,已陸續開放段木香菇、木耳、森林蜂產品、臺灣金線連、臺灣山茶、天仙果與馬蘭等品項,作為林農可於森林區域生產的產品,在維繫森林生態與森林覆蓋的前提下,已創造出活絡山村社區及原住民部落周邊綠色產業的效益。林試所於本篇提供本土特有的臺灣山茶於林下種植的栽培管理方式與效益評估。

土壤有機質的親水特性,能降低乾旱造成的損失。
農業技術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二》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他逆境(中)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進而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的交互關係,〈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一文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包含第一篇〈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第三篇〈提升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本篇為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的中篇,主要談到土壤有機質對降低乾旱造成損失以及地下水的功能。

山藥「桃園5號-金豐」。
農業技術
食味佳、黏度高又豐產 超好吃山藥「桃園5號-金豐」

臺灣山藥2021年栽培面積為459公頃,北部地區以新北市為大宗,栽培面積36公頃,主要栽培馴化野生種,供鮮食料理用,產期約於10月至12月間。由於馴化野生種山藥對於北部地區土壤適應性強,因此廣泛蒐集野生種原,選優進行雜交,篩選食味感官佳、黏度高、豐產且適合鮮食料理的後裔,進行後續育種流程,以育成優良新品種,提供北部休耕地轉作新選擇,擴展山藥新產區。基於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簡稱桃園場)經10年品種選育,選出新品系TYY15014,具備上述特點,極適合熟食兼生鮮食用,2021年10月7日登記命名為山藥新品種「桃園5號-金豐」。

天仙果果實形狀像羊乳頭
農業技術
有牛奶味的無花果:天仙果 林下經濟作物栽培管理及其效益評估

農委會林務局自2019年4月施行林業多元輔導方案、推動林下經濟,已陸續開放段木香菇、木耳、森林蜂產品、臺灣金線連、臺灣山茶、天仙果與馬蘭等品項,作為林農可於森林區域生產的產品,在維繫森林生態與森林覆蓋的前提下,已創造出活絡山村社區及原住民部落周邊綠色產業的效益。林試所於本篇提供民間經常利用的天仙果於林下種植的栽培管理方式與效益評估。

因應氣候變遷,土壤保水力
農業技術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二》 調節實作以抗高溫、 水分及其他逆境(上)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進而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的交互關係,〈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一文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包含第一篇〈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他逆境〉、第三篇〈提升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本篇為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他逆境〉的上篇。

紅火蟻禍害無窮
農業技術
紅火蟻止步! 檢疫工程用農業植栽客土,避免蟻災肆虐

紅火蟻性喜向陽溫暖與好近水而居,以向陽空曠地、電器及配電箱為棲息地,會對電器纜纖咬螫注入酸蝕,經常造成斷電,甚至引發機場更大飛安或交控系統破壞。紅火蟻排外性極強,只要被牠建立起蟻巢後就攻城掠地,傷害其他原生物種生存空間,如土壤中的益蟲蚯蚓、雛鳥幼蟲與卵窩以及植物的種籽等,均會被其掠殺殆盡,易破壞土壤微棲地正常循環,必須嚴陣以待。

仙草新品種「桃園3號-仙豐」葉形呈披針形。
農業技術
兼具香氣、凝膠力又豐產! 仙草新品種「桃園3號-仙豐」

仙草是唇形科仙草屬一年生植物,分布於臺灣海拔1,200公尺以下的山麓,栽培區域包括新竹縣關西鎮、桃園市楊梅區、嘉義縣水上鄉、苗栗縣銅鑼鄉及獅潭鄉等地區,其中以新竹縣關西鎮栽培面積最多。仙草是百草茶中最常用的植物,將乾燥仙草莖葉加水煮成仙草茶飲用,為夏季消暑飲料;或將仙草莖葉萃取液,加入澱粉凝結成黑色仙草凍,為夏季相當受歡迎的冰品材料。

柑橘
農業技術
椪柑袂膨風,桶柑袂通風 雅俗共賞的柑橘家族

椪柑(台語音phòng-kam)外型膨膨、蒂頭部分常鼓脹突起,果肉中心有空隙,顯得肨奶(hàng-ling)、胖嘟嘟而得名。然而它可不是「肚子無貨」、只吹牛「膨風」(phònghong)而已,卻是貨真價實、多汁甜美,且非常容易剝皮、不沾溼手指。相對的,桶柑(tháng-kam)外皮比椪柑粗厚,與果肉連結稍緊、相較難剝皮,果肉中心緊密結合、沒什麼空隙;但,也不是密封得袂(音bē/buē,意沒能)「通風」、透不過氣,且果肉質地常不比椪柑遜色。

油滑質地味清淡的酪梨
農業技術
世人不知有此物 油滑質地味清淡 「幸福果」酪梨

去(2022)年吃了好多酪梨,單純喜歡酪梨的清甜,入口綿密,美味難擋,大多時候是一杯酪梨牛奶汁,有時候切盤沾蒜頭醬油,有時沾蜂蜜、也做過酪梨莎莎醬夾吐司……大半年非常健康,朋友圈紛紛傳染新冠肺炎,我倖免於難,覺得都歸功於酪梨;時至冬日,仍覺得每天清晨由酪梨開啟是美好之事,涼徹心肺的滋味,就像睜眼就看到亮澄澄的陽光。

不同的作物需要相應適合酸鹼度的土壤
農業技術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一》 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下)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進而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的交互關係,〈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一文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包含第一篇〈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第三篇〈提升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

農業技術
粗網紋甜瓜「台中2號」 耐熱又果肉厚 臺灣夏季設施栽培的新選擇

甜瓜(Cucumis melo L.)為葫蘆科一年生蔓性草本作物,原產於中東及非洲一帶,性喜溫暖多日照的氣候。臺灣栽培的甜瓜品種,依果實外型分為薄皮甜瓜與厚皮甜瓜二大類。薄皮甜瓜又稱東方甜瓜(oriental melon),果皮薄且可直接食用。厚皮甜瓜包括洋香瓜及哈密瓜,其中洋香瓜依果面是否有網紋又可分為光皮洋香瓜(honeydew)及網紋洋香瓜(cantaloupe)兩大類,為果型表現最多元的種類;哈密瓜(hami melon)果肉質脆多汁,主要產於中國新疆地區,臺灣僅少數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