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火蟻止步! 檢疫工程用農業植栽客土,避免蟻災肆虐

紅火蟻禍害無窮

紅火蟻禍害無窮,桃園機場使用偵蟻犬卡比(Kabi)在第二航廈進行嗅蟻作業展示。(左圖攝影/蔡易儒)

文.圖/賴明煌 交通部技監

紅火蟻性喜向陽溫暖與好近水而居,以向陽空曠地、電器及配電箱為棲息地,會對電器纜纖咬螫注入酸蝕,經常造成斷電,甚至引發機場更大飛安或交控系統破壞。紅火蟻排外性極強,只要被牠建立起蟻巢後就攻城掠地,傷害其他原生物種生存空間,如土壤中的益蟲蚯蚓、雛鳥幼蟲與卵窩以及植物的種籽等,均會被其掠殺殆盡,易破壞土壤微棲地正常循環,必須嚴陣以待。

外來紅火蟻對臺灣的加害

2003年桃園與嘉義農地有紅火蟻加害農民情事發生,以採樣鑑定基因比對,係來自美、紐與澳等國全球化貿易運輸所致,2004年中國廣東省等地亦傳出蟻災。嘉義地區在5年前宣布已全面撲滅,惟北部已擴大到金門離島等地,迄今仍深受紅火蟻之害。

一般蟻種均有固定交配期,但紅火蟻無時無刻均可交配延續生命。具有翅膀的處女蟻后和眾多雄蟻,藉交配時的群集飛翔行為「婚飛 Nuptial Flight」模式,飛達90~300公尺高空,選擇強壯雄蟻落地並完成交配,帶著10~20隻雄蟻所注入的數億精子,駕風飛行3~5公里處另築新巢,每天負責產卵,以利工蟻構築新蟻穴。更可怕的是,下雨及淹水均是讓該蟻類擴散氾濫的主因,下大雨時,工蟻會將蟻后與若干幼蟻和卵孢層層包住成團聚狀,保護中間傳宗接代的蟻后與卵孢,且該蟻團可在水上漂流數周後又在新駐地築巢,禍患無窮

紅火蟻的來源與殺傷力

外來種入侵紅火蟻學名為「SolenopsisInvicta」,英文名Red Imported Fire Ant,簡稱紅火蟻,為農業及醫學等類的害蟲,源自南美洲巴拉那河(Parana)流域,經過南北美洲各國往外擴散。工蟻體型長度約2.4~6毫米,體徑約達2~4毫米。與其他蟻種一樣,工蟻與兵蟻這些職蟻均無生育能力,須透過蟻后負責產卵繁衍後代。一個蟻丘每天可生育千餘個蟻卵,1年可繁殖出近5千隻蟻后,繁殖力極為可怕!

目前全球已知的螞蟻種類超過1萬種,而臺灣現約270種螞蟻,唯有紅火蟻巢會凸出地表10~30公分以上,而土丘直徑約30~50公分,所形成蟻丘地下結構更可植入數公尺深,並往外四周綿延近30~100公尺之廣;其接近地面的覓食蟻道擴展極遠,而取水蟻道較深入地下以吸取各種水源,故紅火蟻喜歡宿居在地下水管旁以利蝕鑽水分。

紅火蟻特殊高聳的蟻巢受民眾干擾騷動時,極具地域攻擊性。其成熟蟻巢在臺灣已演化成有多隻蟻后的模式,達50隻蟻后可產蟻數多達20~50萬,故入侵者會在數十秒內遭受大量紅火蟻螫刺。紅火蟻會先用大顎抓住並咬牢目標,再以腹部末端螫針注入毒液;每隻紅火蟻可持續螫刺目標多次,與蜜蜂尾針只能螫刺一次相比,頗為可怕。當每一蟻窩巨量兵蟻把大量酸性毒液注入,會產生破壞性傷害與劇痛外,受螫刺後如受火灼傷般疼痛感,之後出現如灼傷般水泡在傷口附近,體弱幼童與老者也會暈眩昏迷。

被紅火蟻螫刺後的治療,可先對叮咬部位進行冰敷止痛,並以肥皂與清水清洗該患部後立即送醫,但若在野外就診不便,就易致更大傷亡。被螫後形成白色膿腫包,而後該膿包體積擴大成半透明水泡,若患者因痛癢去抓破膿包,又會引起其他細菌的二次性感染等併發症,毒液中的毒蛋白會使患者產生過敏,大量螫刺時有休克死亡的危險。

使用正確方法才能杜絕紅火蟻災情

紅火蟻如此可怕,若以普通常識要滅殺紅火蟻,應付短期少數幾隻可行,但面對一個蟻丘有數萬甚至大到數十萬隻火蟻霎那間群起而攻,這些物理防治法反而只有打草驚蛇,易釀紅火蟻四處逃竄,擴散他處另起新的爐灶,在各處蔓延成災。例如2004年9月臺北大學三峽校區驚爆大蟻災,懷疑是2001年第1棟建築人文學院完工時,其由外運進的客植土與植栽等,釀全校54.53公頃土地滿布蟻巢,並擴及校外周邊亦遭危害,這件蟻災致數十位師生受傷,是國內首件大型蟻災傷害事件。

至今近20年之久,蟻害仍然存在,並擴散到各離島。經參考國外防治經驗與臺灣實地測試後,發現使用有效成分為性費洛蒙(Sex Pheromone)的餌劑撒布蟻丘附近,再撒藥使其職蟻帶回蟻巢內食用,從源頭的蟻后下手干擾其產卵,才是最有效與最經濟的辦法,而非在蟻丘外與職蟻戰鬥,只是徒勞無功與打草驚蛇,再釀擴大蟻災的機會。應委請專業團隊如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等來指導,才不會做錯方向,反而延誤就醫、擴大蟻災。

桃園機場在第一與二跑道間的第三航廈近千億工程,正在加緊施工中。
桃園機場在第一與二跑道間的第三航廈近千億工程,正在加緊施工中。

揚名國際的臺灣偵蟻犬

2022年12月26日,為確實了解桃園機場(簡稱桃機)防治紅火蟻災害的寶貴經驗與這幾年來防治蟻害復發的成效,筆者率交通部紅火蟻小組與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臺灣大學昆蟲系教授黃榮南及植物系講師陳香君配合現勘,查看彰化師範大學(簡稱彰師大)生物學系教授林宗岐受託辦理桃機既有紅火蟻防治的績效,同時也為目前正進行中的第三航廈T3與R3第三跑道等近1,500億元工程,可能會引來新的紅火蟻等蟻害,預做防範建議等事項。桃園機場在過去2005年間曾傳出蟻害,之後陸續又擴大蔓延,逢2010年桃捷工程進行到2014年,是蟻害的高峰,達到蟻害防治率僅4成,隨後大力整治至今,防治率已為百分之百。

桃園機場緝蟻犬卡比在星宇航空運籌中心大樓旁草地,進行嗅蟻作業展示。
桃園機場緝蟻犬卡比在星宇航空運籌中心大樓旁草地,進行嗅蟻作業展示。

在現場,彰師大教授林宗岐團隊率領曾經遠征日本示範的偵蟻犬卡比(Kabi)展示其偵測紅火蟻的技術,卡比為米格魯犬(Beagle),目前已8歲,訓練工作多年已相當成熟。

一般犬鼻腔內有很多凹凸皺褶,使其接觸外界空氣時,有很大表面積(Specific Surface Area)可短時間接觸與辨識,米格魯犬具有英國皇家獵犬血統,其鼻腔上嗅覺黏膜具有3億個嗅覺神經元,是人類5~600萬個的50倍、面積是4倍,但犬隻呼吸時所呼出空氣是經由犬鼻子兩側縫隙離開鼻腔,具有分流的功能,故吸入氣味的分子不會被排出,吸入外界空氣引導到鼻腔後方一個特別的獨立辨識區域,嗅覺細胞在此能更有效捕捉吸入空氣的氣味分子。犬隻大腦中用來處理嗅覺的部位皮層也特別大,故能辨識出人類無法察覺的微弱氣味,又能記住氣味多達數萬種,遠超人類最多可以記住千種的氣味,真的驚人無比。狗隻鼻頭常常是溼潤的,以利很多氣味分子能黏附在上面,讓犬隻嗅覺更加敏銳。

另根據2022年7月份發表《神經科學》(Neuroscience)期刊,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者以核磁電腦斷層MRI掃描23隻犬類大腦中的白質(White Matter)通道後發現,犬隻大腦中有八分之一體積大小用以感知氣味的嗅球(Olfactory Bulb)與大腦皮層中負責處理視覺訊息的部位有高度關聯,可推斷犬隻的嗅覺連接其視覺。基於上述種種頗為獨特之處,犬隻鼻子比人類靈敏近100萬倍,但記憶力佳,使實際嗅覺靈敏度約達人類的萬倍,故能嗅辨深埋地下20公尺的物品。米格魯不僅聰明又易與人親善,自我意識高與互動性極佳,是具強訓練性的犬種,好動個性又是小型犬,有頗高行動力與穿透力,並且「極愛吃」天性,為能得到獎勵的狗糧,工作效率極高,故世界各機場檢疫犬與嗅毒犬大多以此類犬為主。米格魯平均每隻壽命達12年,但訓練與退休約前後各2年,實際工作約8年,訓練費用每年約需1~2百萬元;退休頤養天年時,會先由機構評估認養者的條件才可以託付。

桃機工程現場偵查紅火蟻作業時,以在玻璃試管口內部攀爬的紅火蟻活體樣本,給卡比嗅聞其氣味,先記憶這次的任務,再由訓練師牽引卡比到現場各處嗅查,其中一處在星宇航空運籌中心公司大樓周圍的草地;另一處在桃園機場內場站的室內花圃偵查,是屬於現場表演的示範,以利成員了解紅火蟻偵查犬實際作業的各項程序情況。偵蟻犬非常靈敏與活躍地巡查各可疑場址,一旦感受有紅火蟻的氣味就徘徊加強嗅聞,確定後即坐在該處,這時訓練師需要立即給予獎勵狗糧,以利做到即時鼓勵,偵蟻犬就會認真持續工作。

2018年日本神戶港、名古屋港、大阪南港等地也傳出蟻災攻城掠地的訊息,並再往南韓等鄰國擴散。蟻災嚴重的日本請託臺灣予以協助,當年3月26日由我方派出2隻米格魯種的紅火蟻偵測犬卡比與菲菲(Feifei),在日本九州鹿兒島大學所舉行「日本應用動物昆蟲學會」研討會上,現場展示其可偵嗅出藏在容器內紅火蟻氣味的能力,成功率高達9成以上,深獲日人讚譽而名揚國際。

結語與建議

政府因鼓勵民眾學童與各校園公園多在野外運動健身,自然會常與紅火蟻有交集進而發生被螫刺事件,故應更加強全國性的災區總調查與徹底防治,以確保民眾與本土性動植物及農業發展等的安全。而營建工程的植栽或土方作業,雖然在契約中明定需出具無紅火蟻害的證明書(Certificate of Manufacturer),驗證合格後卻是違反契約規定,大量採用就近可能有感染的苗圃出貨,以減少搬運的費用支出,卻帶來內含蟻窩的農業客土與植栽根莖土包,故建議應進行工地內的收貨抽查,才能驗證施工無誤,並且在工區內設置有預先收貨待植區,對這些已檢驗合格的植栽土包進行隔場防治消毒檢驗,一定時間後再搬入工區定植。

1. 彰師大偵測防治團隊取出紅火蟻,在試管套頭給桃園機場偵蟻犬卡比嗅聞確定目標。
2. 卡比在第二航廈進行嗅蟻作業第一步。
3. 卡比嗅蟻作業,確定有紅火蟻就立即坐下示警。

另外,政府高層首長須關注這一領域問題的嚴重性,如同近年來在防範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入侵的用心用力,中央與地方政府一起協手努力從源頭開始隔絕防治,交付專業的學界與業界合作,才能徹底解決這長久以來的蟻災問題;若是小覷輕忽,幾年內可能擴延到全國各地均淪陷,如同目前綠鬣蜥等外來種加害各農村,卻是越滅越多,因為在源頭的國境管制與寵物管理失妥,導致後端氾濫成災,即使投入龐大人力物力,仍如星火燎原般可怕。(參考文獻請洽作者)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3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