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游 昇俯 第 86 頁
洛神葵「臺東6號─黑晶」機能含量高 熱風乾燥成本低、成分不流失
農委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育成洛神葵品種「臺東6號─黑晶」,適合生技業者應用開發多元產品;但產品開發需要使用乾燥果萼原料,乾燥加工過度卻可能造成機能成分喪失,臺東農改場試驗證實,以60℃熱風乾燥或冷凍乾燥保留機能成分最多,最適合產製機能性原料;其中熱風乾燥成本較低,農友也比較熟悉,最適合推廣初級加工應用。
臺灣石斑魚進軍日本藏壽司 明年首批5萬公斤原料冷凍切片試銷
我國貿易業者栗煬國際公司、供貨團體高雄市興達港區漁會及日本藏壽司公司(くら寿司株式会社)今(30)日於東京簽署採購備忘錄,明年第一批使用5萬公斤臺灣石斑魚原料製成的冷凍石斑魚切片,將供日本藏壽司各家連鎖門市的料理使用,農委會漁業署長張致盛表示,藏壽司對水產品使用量大,臺灣石斑魚有擴增供貨的潛力。
動植物檢疫證明書新增QR Code 農漁畜產品外銷不卡關
我國農漁畜產品外銷,依輸入國家規定,動植物檢疫證明書常是必要文件,但近年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航運物流常見延誤情形,貨物與檢疫證明書分別運輸、寄送,常有貨物已抵達目的地但檢疫證正本仍未寄達的問題發生,農委會防檢局開發檢疫證明書上建置QR Code功能,12月1日起輸入國檢疫人員可直接掃描檢疫證影本QR Code,確認檢疫證真偽。
小果番茄可望免檢疫產地直送日本 國內首個「非疫點」作物日審查中
因小果番茄皮薄,國際貿易時若以蒸熱、低溫冷藏等傳統檢疫方式處理會損害果品,農委會防檢局歷經3年努力,建立非疫生產設施及管理模式,並於試驗點累積連續1年以上無果瓜實蠅紀錄,在今年4月29日向日本農林水產省提出申請,可望成為國內第一個非疫生產的作物。
紅檜、扁柏等4種貴重木出境明日起列管 原木及逾5公斤藝品須有國產材識別標章
為了防範國內珍貴林木資源遭盜伐後輸出境外,農委會林務局已洽經濟部修正「限制輸出貨品表」,管制紅檜、臺灣扁柏、臺灣肖楠、牛樟等4種臺灣特有種貴重木出口,自12月1日起,包含不分重量的原木、木材,以及單一次輸出重量逾5公斤雕刻品及藝品,須取得國產材識別標章,以及農委會同意文件,並向海關申報,始得出口。
解封後農委會首度率團訪日 面對面推廣石斑、豬肉及香蕉 簽署採購臺灣水果備忘錄
日本近年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臺灣農產品第二大出口市場,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今(29)日在邊境解封後,首度率領農委會高層官員赴日參訪,將與日本國會議員及重要農產品貿易商社面對面討論臺灣石斑魚、豬肉、香蕉等農產食品擴大銷日,並向日本消費者長期支持臺灣農產品表達感謝之意。
陳吉仲投書日媒 感謝日本消費者支持臺灣農產 揪疫情趨緩來臺觀光旅遊
中國去年片面暫停我國鳳梨進口,在日本消費者踴躍支持下,去年一年就向臺灣採購了約1.8萬公噸鳳梨,印證臺日兩國深厚的情誼,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近日投書日本媒體《每日新聞》,表達臺灣農民向日本友人感謝之意,也盼兩國深化農業交流與農產貿易,歡迎日本民眾在疫情趨緩後來臺觀光旅遊,品嘗美味的臺灣料理與農產品。
降低稻作面積、提升穀價奏效 112年糧政業務預算照列 陳吉仲:明年續降至23萬公頃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28)日審查112年度農委會主管農業發展基金等預算,立委關心公糧超收等問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農委會推動稻作四選三、大區輪作,國內稻作面積已降至24萬公頃,有助提高穀價、增加農民收益,明年稻作將再持續減至23萬公頃,鼓勵轉作大豆、硬質玉米等。
農委會號召企業CSR採購國產農產品 常設專人服務窗口、專案型錄上架
國內農漁畜產品可能受到氣候變化、產銷等因素,致使市場價格波動,進而影響農民收益,但因有國內企業協助通路行銷及採購,讓農產品價格可維持平穩,農委會今(24)日正式推出企業CSR採購專案,方便企業進行CSR採購,以此支持國產農產品永續生產,農委會設置常設窗口、專人服務。
臺灣首度受託國際種原異地備份 亞蔬昨入庫印度ICRISAT 1萬個鷹嘴豆品系
種原「異地安全備份」(black-box safety duplication)是重要且必要的工作,「亞蔬—世界蔬菜中心」接受印度國際非營利組織「印度國際半乾旱熱帶作物研究中心」(ICRISAT)委託備份鷹嘴豆種原,這是臺灣首次成為國際委託種原異地備份地點,1萬個鷹嘴豆品系昨(23)日已入庫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