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昇俯

游 昇俯 image
  • 1907 文章

農遊券帶動28億商機 陳吉仲:促銷文旦柚推第2波

農委會推出5百萬張農遊券振興防疫生活經濟,迄今已使用逾半、超過280萬張,創造28.77億元消費效益。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6日呼籲已領取農遊券但尚未使用的消費者,盡快於9月17日前到全國2千7百多家農遊券合作業者、場域使用。

種苗場協助開發病原檢測晶片 檢定時程縮短76%、成本減近半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技轉生技業者「茄科作物類病毒核酸檢測晶片用引子對及引子探針組」技術,今年成功協助業者開發番茄病原檢測晶片,可以直接以種子為檢定樣品,大幅縮短檢定時程76%,減少檢定成本45%,強化檢測番茄種子病毒的量能。

水蜜桃也可脆甜又多汁 農試所台農10號「珍翠」公告受理授權

水蜜桃「台農10號─珍翠」是中等果型水蜜桃,屬於低需冷量(150cu)的平地水蜜桃品種,中部以北的水蜜桃產區皆適合種植,其硬熟期甜度即可達11度,接近棗子、梨子的清甜,口感爽脆、水分又多,主打脆桃市場堪稱「無敵手」。

保存臺灣生物的「時空膠囊」 林試所標本館館藏累積128萬份

林試所植物、昆蟲兩標本館館藏總計達128萬份之多,是臺灣物種鑑定、演化、保育乃至氣候變遷研究的重要資源,林試所盼在3年內將所有館藏數位化,並持續擴增館藏,5年內與中央研究院及臺灣大學標本館,共同達成館藏2百萬份的目標。

有機農作有益茶園生物多樣性 蜘蛛數量、種類均較慣行多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近兩年在南投縣魚池鄉及新北市坪林區茶區進行田間蜘蛛類調查,發現有機農作茶園蜘蛛數量及種類,均較慣行農作茶園來得多,顯示有機農業對蜘蛛這種害蟲天敵物種的生存有益。

作物受害誰是兇手? 問聊天機器人揪害蟲

農試所透過「農業害蟲智能管理決策系統」FB粉絲團及LINE「害蟲諮詢小幫手」的聊天機器人,整合其智能害蟲平臺「農業害蟲智能管理決策系統」,讓農友可透過與聊天機器人的簡單問答,快速獲得害蟲資訊,彷彿擁有24小時隨傳隨到的害蟲專家。

飼養綠鬣蜥、食蛇龜11月底前須登記 違者最高開罰6萬

林務局公告人工飼養、繁殖及有害生態環境之陸域野生動物86物種,包括綠鬣蜥、食蛇龜在內,民眾若是飼養,自9月1日起至11月30日前,應向所在地之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登記,逾期未登記者最高可處6萬元罰鍰,並可沒入飼養的動物。

竹漿製備耗能、易汙染 新技術常壓蒸煮省能少污染

目前常見竹漿製備技術耗能大、成本高,容易產生汙染,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研發常壓蒸煮技術,不僅耗能、成本可大為降低,且使用蒸煮藥劑可循環利用,有助降低環境污染。此技術正進行技術移轉,目前已有業者洽詢。

植物肉成環境永續關鍵 大豆蛋白是主流加工原料

植物肉產品具有友善環境的益處,是適合替代肉類產品發展的選項,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黃三龍認為,未來植物肉開發可創造自有規格,不一定追求風味像豬肉、牛肉等肉類,但以加工應用角度而言,大豆蛋白仍是最主要的植物原料。

7月花價單把較去年高9.8元 台北花市捷運微型花店迎七夕

農糧署與台北花市及臺北捷運公司合作,自6月18日起於捷運松江南京站設置微型花店,展售國產花卉,到年底前試賣,希望以此經驗推動臺北捷運6條通車路線、共131站,未來都能有花店業者進駐,建構臺北捷運城市花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