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游 昇俯 第 164 頁
推廣原生植物景觀應用 林務局搭產銷溝通平臺
農委會林務局今(4)日邀產官學界共同討論原生植物推廣應用,與會者建言,政府應建立原生植物產銷履歷制度,產銷資訊透明化,媒介產銷兩端;原生植物生產也應進一步作物化、品種化,細緻掌握物種特性,讓原生植物更容易為業界所應用。
黃色的水蜜桃! 平地桃「台農11號─杏桃」外觀像杏、更耐貯運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育成水蜜桃品種「台農11號─杏桃」,黃皮黃肉,外觀大小都類似杏,對低溫需求不高,可在中北部低海拔地區種植,且其果肉較硬、不軟爛,耐貯運,果肉甜度佳、酸度低,將可拓展國內另類市場。
【首長牛年新展望─農水署長蔡昇甫】農水署成立百日大挑戰 署長蔡昇甫揭心路歷程
農委會農田水利署去年10月掛牌成立,馬上面臨56年來最嚴重旱象,不到半個月桃竹苗地區二期作停灌,接著嘉南、臺中、新竹、苗栗及桃園今年一期作停灌補償,直到今年1月桃園一期作停灌,農水署開張不過97天,給首任署長蔡昇甫帶來了一場震撼教育。
【首長牛年新展望─農水署長蔡昇甫】下篇 農水署強化非灌區供灌 智慧灌溉讓作物口渴水自來
在因應乾旱的長期策略上,農水署將透過科技計畫布建智慧灌溉系統,讓水資源能自動地滿足不同田區、作物需求,既省水、作物還長得更好。農水署並持續擴大灌區外農地供灌服務,引導產業發展,加速灌排設施更新改善,提升用水效率。
【首長牛年新展望─農水署長蔡昇甫】上篇 氣候變遷乾旱頻仍 農水署十年大計保農業用水
去年水情不佳,連帶影響今年嘉南、臺中、桃竹苗等地區7.4萬公頃農地一期作須停灌休耕。農委會農田水利署去年10月1日成立,就遇上56年來首度汛期沒有颱風帶來降雨,應變時間有限下,仍為全臺31萬公頃灌區內農地,保住23.6萬公頃順利供灌;但面對氣候變遷衝擊,乾旱頻率愈來愈高,農水署得立即著手準備。
農業經營準備金增列申請資格 最高2年72萬元春節後開放申請
農委會提供最高2年72萬元「農業經營準備金」,今年起增列採認農業學分數、放寬農業訓練年期與從農期間認定等規定,於春節後2月17日起受理線上申請。去年下半年首度開放申請,計有157名青農申請通過,核給金額一年3330萬元。
藥毒所篩檢技術減少動物實驗 2周確認致畸胎性 同時可做環境荷爾蒙多種檢測
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開發出可篩檢出生前發育毒性(致畸胎性)及內分泌干擾作用的技術,可大幅降低使用實驗動物數量,且相較傳統出生前發育毒性檢驗技術耗時6個月,藥毒所篩檢技術只要2周,並可同時做多種環境荷爾蒙檢測,簡便又快速。
【首長牛年新展望─水保局長李鎮洋】以水保為志業 李鎮洋激勵士氣撥雲見日
水保局長李鎮洋將水保作為一生的志業,臺大土木工程學系碩士畢業後,從臺北市建設局到農委會水保局,一路走來35年都在水保領域服務。
【首長牛年新展望─水保局長李鎮洋】下篇 農村再生工程納生態檢核 發展綠色照顧讓農村老有所終
水土保持局是國內第一個採行生態檢核機制、執行水保工程的公部門,去年起已將所有工程納入生態檢核作業,今年將進一步擴及平地地區的農村再生設施工程。水保局推動農村再生已逾十年,今年將發展「綠色照顧」,讓高齡化的農村「老有所終」。
【首長牛年新展望─水保局長李鎮洋】上篇 大規模崩塌預警上路 今年推12處自主防災社區
鑒於莫拉克風災造成高雄甲仙小林村滅村的慘痛教訓,水保局四年前投入大規模崩塌防減災相關研究,篩選出其中風險程度最高的34處,今年針對此34處中與土石流保全對象重疊之12處高風險中的高風險區域,首納入細胞廣播預警對象,並輔導建立自主防災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