稉稻直播省人工 適當除草、合理施肥就可確保產量品質

農友用水稻直播機在田間點播情形。(圖片提供/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農友用水稻直播機在田間點播情形。(圖片提供/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水稻慣行栽培會先育秧,再將秧苗移植田區「插秧」栽培,但育秧、插秧需要人力,小面積栽培秧苗品種需求少,育苗場也不願生產供苗,採取直播栽培就可解決這些問題。直播栽培以種植秈稻較容易,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試驗以稉稻直播栽培,只要做好雜草、肥培管理,直播稻作的產量品質與移植栽培相同,但可節省5成以上育苗費用和人力需求。

水稻直播栽培是以包覆鐵粉的稻穀直接撒播田中,任其發育的種植方式,至少可追溯至日治時期,嘉南沿海缺水地區部分農民便有利用直接播種種植水稻。秈稻發芽率好、初期生長速度快,較適合直播,但國內食米消費以稉稻為主,苗栗農改場因此試驗3種稉稻品種直播栽培,包括國內種植最多的「臺南11號」,苗栗地區栽培較多、較抗蟲害的「臺中192號」,以及近年稻米競賽常勝軍「高雄147號」。

苗栗農改場同時測試以水稻直播機點播,以及利用噴灑粒肥的背負式噴霧機撒播等不同操作方式,證實直播栽培的產量及品質與移植栽培沒有差異,在合理化施肥每公頃氮肥施用140公斤條件下,臺南11號一期作產量每公頃6至6.5公噸、二期作4.8至5公噸;臺中192號一期作4.8至5.2公噸、二期作4.5至4.8公噸;高雄147號一期作5至5.5公噸、二期作4.6至5公噸。

但直播栽培水稻在田中生育日數會比秧苗移植栽培多一個月,所以需要提早田間作業,確保收穫日期不延後。並且,直播稻長成秧苗期間要避免雜草搶養分、遮日照,因此須於播種前3天及播種後30天施用除草劑。苗栗農改場助理研究員林家玉表示,農民可在播種前用一半量的「萌前除草劑」預防,播種後30天再將剩下一半量用完;有機栽培則建議以直播機點播,保留稻株行距,以利後續使用中耕除草機除草。

用直播機點播栽培,稻株排列整齊,較有利後續田間管理作業。(圖片提供/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用直播機點播栽培,稻株排列整齊,較有利後續田間管理作業。(圖片提供/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此外,因直播稻株根系長得淺,須避免生長後期發生倒伏,因此務必落實合理化施肥,不要讓稻株長太高。合理施肥量每公頃氮肥約120至140公斤。林家玉指出,一般農民在插秧後65天施穗肥,直播栽培建議掌握幼穗形成期施穗肥,以避免過早施肥,造成過多無效分蘗,對準幼穗形成期施肥才能確保產量最佳。

移植栽培田間作業要2至3人,直播栽培則僅需1、2人,可減少人力需求,苗栗農改場近年已在造橋鄉、銅鑼鄉及西湖鄉推廣直播栽培,落實產業應用,可提供農友水稻栽培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