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游 昇俯 第 116 頁
光電板下種香莢蘭3年 屏東林仔邊協會去年底迎接首度收成
國內香莢蘭多仿照文心蘭搭建網室栽培,栽培香莢蘭需要半遮蔭環境,陽光直曬可能讓植株變黃、枯萎,光電板下閒置土地因此成為可能適合栽培的空間,屏東縣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108年起嘗試種植,去年底首度收成。
防我國品種非法外流 農委會修《種苗法》增訂刑罰、罰金加倍
國內育成優良作物品種時傳外流情事,若回銷臺灣,恐衝擊國內產業發展,因此農委會將修正《植物品種及種苗法》,強化種苗管制,增訂刑罰,違法輸出入者最重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300萬元以下罰金,並可向企業、社會團體等法人處罰罰金。
百大青農遴選起跑 本屆農林漁牧俱全 遴選標竿農民打團戰
第6屆百大青農遴選首度加入林業及漁撈產業申請類別,完整農林漁牧四大產業版圖;但不同於往年著重輔導青農個人農業經營,今年轉型遴選可整合產業上中下游,帶動地區產業發展的典範標竿青農,農委會要輔導青農打團體戰。
食農教育推廣計畫徵件 今年新增都市農業組別
農委會推廣食農教育,即日起徵求「111年食農教育推廣計畫」,為了讓都會地區有機會落實食農教育,推廣都市農業,今年特新增「樂農城市組」。計畫徵件每案補助金額最高50萬元,收件期限至2月21日截止。
阿里山神木變年輕?嘉大揭紅檜合併木現象 最老巨木「僅」1515歲(有影片)
嘉義大學歷時3年調查研究發現,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巨木群的紅檜為了適應當地潮濕的逆境環境,發展出「合併木」的生存策略,寬廣的樹木胸徑其實是多株嫁接合併而成,多數神木樹齡下修,最老的應是1,515歲的編號「2號」巨木。
肥料真的充足 實名制購肥量加2成供應
許多農民認為,依照實名制平臺設定合理施肥量購肥,肥料往往不夠用,農委會農糧署表示,為了充分滿足農民用肥需求,即日起提高可購買肥料包數2成,原料漲幅5成及運費補助每包(40公斤)20元照樣予以補貼。
全球首例!臺灣水韭基因定序 夜間吸收CO2循環機制解鎖登國際期刊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與清華大學、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團隊,完成臺灣水韭基因組定序,是全世界第一個基因定序的水韭,研究發現臺灣水韭景天酸代謝(CAM)調控基因迥異於已知耐旱植物,登上國際權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
草屯平林灌區外農地有水了 「上平林」灌溉系統工程今開工
南投縣草屯鎮平林里生產優質巨峰葡萄及黑葉荔枝等作物,過去因屬於農田水利會灌區外農地,時有缺水問題。農委會農田水利署109年成立,將灌區外農地納入供灌服務列為重要政策,已完成「下平林」地區83公頃農地供灌,今(7)日宣布啟動「上平林」灌溉系統工程。
肥料原料翻倍漲 農委會要求業者降價、每月補貼1.5億元
國內不缺肥,但因國際肥料原料價格從109年底至今幾乎翻倍成長,農委會今(7)日宣布,從1月10日起透過實名制機制出貨的肥料,將補貼肥料業者原料費用,希望引導業者調降近期漲幅的一半。
全國首條花卉冷鏈供應體系完成 助花卉保鮮、觀賞期延長3天
臺北市政府與農委會農糧署及南投縣、臺中市政府共同合作,建構完成從採後處理、低溫包裝、冷藏運輸到市場批發,全國第一個全程冷鏈的花卉冷鏈供應體系,將有助花卉保鮮,延長觀賞期2至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