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神木變年輕?嘉大揭紅檜合併木現象 最老巨木「僅」1515歲(有影片)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神木群過去推估樹齡可達2、3千歲,但經嘉義大學歷時3年調查研究卻發現,寬廣的樹木胸徑其實是多株嫁接合併而成,多數神木樹齡下修。(圖片提供/林務局)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神木群過去推估樹齡可達2、3千歲,但經嘉義大學歷時3年調查研究卻發現,巨木群的紅檜為了適應當地潮濕的逆境環境,發展出「合併木」的生存策略,寬廣的樹木胸徑其實是多株嫁接合併而成,多數神木樹齡下修,最老的應是1,515歲的編號「2號」巨木。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巨木群享譽國際,為保障遊客安全,農委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委託嘉義大學系統性探測樹齡及巨木監測安檢,透過科學研究還原千年巨木樹齡真相,與原先以樹圍計算推估出來的樹齡有極大落差。

過去限於探測技術,較少系統性測定巨木群樹齡,嘉義大學調查巨木群包含棧道區、宿舍區及水杉神木等43株紅檜,將水山神木樹齡從過去推估的2,700年下修為1,081年,香林神木從2,300年下修為626年,千歲檜從2,000年下修為821年,「28號」巨木從2,000年下修為1,095年,「2號」巨木則從原推估的800年上修為1,515年,是巨木群中樹齡最大的紅檜。

香林神木樹齡過去推估有2,300年,嘉義大學調查研究下修為626年。(圖片提供/林務局)

經嘉義大學團隊調查,知名的「千歲檜」樹齡從2,000年下修為821年。(圖片提供/林務局)

嘉義大學木質材料與與設計學系教授林翰謙表示,過去利用生長錐鑽取樹芯取樣以計算年輪,但生長錐長度僅3、40公分,直徑0.5公分,現今技術則可製作長度達1公尺、直徑1.2公分的生長錐,鑽取樹芯可看到2個以上年輪髓芯,意外發現巨木群的紅檜有合併木現象。

嘉大團隊推估,紅檜應是在幼苗時根系發生嫁接,幼齡近距離的根株開始合併,紅檜長成,下一代的種子在根株附近發芽再產生嫁接合併;經DNA分子標記技術檢測,證實數十人合抱神木確為多株合併而成,可能是老、中、青多代共同生長的結果。

嘉大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助理教授詹明勳展示「同株」紅檜的樹芯有多個年輪髓芯。(攝影/游昇俯)

紅檜合併木發生的樹齡階段。(圖片提供/林務局)

嘉大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助理教授詹明勳表示,阿里山神木位於海拔2,200公尺的霧林帶,終年潮濕,年雨量在3,000毫米以上,因土壤含水量高,樹木根系容易缺氧,因此生長淺根,需要較大的底面積,演化出寬廣盤根,並透過彼此合併支撐共生的策略,多棵樹木一起長高爭取陽光生存下來。他說,從1910年文獻中可見,北美溫帶潮濕氣候下的香柏、冷杉就有合併木,臺灣則是紅檜獨有合併木現象。

經嘉大調查研究,43株紅檜中33株有合併木現象,比例高達77%;其中水山神木、「28號」巨木合併株數高達8株。詹明勳指出,巨木的合併株數是保守估計其主幹部分,實際上紅檜可能在幼苗時即有多株合併,老齡的樹木可能枯死,且現今巨木周圍仍持續有小苗要合併,實際合併株數應不止於此。

此外,過去百年來全球升溫顯著,氣溫及二氧化碳濃度的提高均會加速樹木生長,嘉大調查也發現氣候暖化與巨木樹輪寬度成正比,2010至2018年間樹木的生長量甚至達過去千年平均的220%。嘉義林管處長張岱指出,臺灣缺乏近代以前的氣象觀測資料,但因樹木生長明顯受到暖化影響,樹芯將有助人類了解氣候變遷。

  • 研究過程中留下攀樹影像,也非常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