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78 頁
【科技農領航】建立產銷一條龍高品質生產 目標打國際盃─天時福冷凍食品有限公司
高雄市彌陀區主要產業為水產養殖,又以虱目魚養殖為大宗。天時福冷凍食品公司位於彌陀區的水產冷凍加工廠今年運作,包括虱目魚、鱸魚等漁獲從一旁的養殖魚池撈起便送進廠中,6成生鮮魚貨在此處理後分送各大市場販售,剩下4成進入15度冷鏈低溫的分切處理室分切後,再送到天時福位在茄萣區的食品加工廠,製作成魚丸、魚脯和即時調理包等各種產品。新設廠房中,員工在不同生產線上,依其職務按部就班忙碌著,公司氣象顯得蓄勢待發。
【科技農領航】面對極端氣候 唯有提升農業管理─屏東縣優質農產品生產合作社
臺灣縱貫線(臺1)的盡頭楓港為人熟知,因為那是與南迴(臺9)的交界處,轉過去翻過山頭就可以抵達臺東太平洋海岸,植栽3、40年的枋山芒果直到10年前才為人熟知,作為臺灣第二大芒果產區,鋒芒當然不若百年歷史的臺南玉井芒果知名,老二該如何力爭上游,在管理學上有老二哲學,在農產品來看,除了風味該如何另闢蹊徑?
【山教我的事】嘉明湖國家步道工作假期 用心尋回土地的深刻連結
跟著白老鼠的夥伴走過幾座高山,這些遠離都市塵囂的地方,應該是毫無污染的仙境。但常常抬頭眺望山巒自然美景,低頭就看見遭棄置的垃圾。而熱門的登山路線,山徑步道因為過多踩踏受損或形成沖蝕溝,甚至因為大家不走沖蝕溝,改走山徑旁邊或另闢捷徑,而造成植被受損範圍擴大。
高職生與糧同行 雜糧推廣再扎根
11月的南臺灣雖然已過立冬,但田間學生活潑又熱情的笑聲,仍讓人心頭暖洋洋。這裡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舉辦的大糧倉計畫「高職生與糧同行」活動現場,連續三年辦理這項活動,帶領學生巡禮南臺灣各大重點雜糧產區,透過第一手的田間體驗以及手作等活動,了解國內雜糧種植與產業概況,不但廣受農校高職生好評,也為學生們未來返鄉從農打下良好基礎。
【科技農領航】要把A級蝴蝶蘭賣國人 打造國內精品蘭花市場─冠辰蘭業有限公司
國產蝴蝶蘭以外銷為主,年出口量近8千萬株,外銷總產值逾1億5千萬美元。由於國內市場小,蘭花銷售價格彈性低,A級品質蝴蝶蘭一般均優先出口國際市場,國內民眾要買到頂級蝴蝶蘭的機會反而不高,甚至因此對國產蘭花留下品質平庸印象。冠辰蘭業公司有個願景,想讓A級蝴蝶蘭走進國內市場,只為讓國人看到臺灣蘭花的驕傲。
【科技農領航】加工農產品導入網路行銷 拓展客源─大埔農產品生產合作社
大埔合作社有傳承客家傳統的使命,近來更找尋在地農業元素,讓農業走向社區及文化,運用最傳統的手作加工智慧,加上無毒健康的種植和生產理念,讓合作社產品逐漸被市場所接受。但好產品更需要好包裝和好故事行銷,幫忙加強品牌概念及產品優化,大埔合作社運用精緻包裝為優質加工農產品穿上一件華麗外衣,更搭配網路行銷,讓客家庄媽媽味道在網路社群平台發酵。
【科技農領航】養牛也搞「實境秀」 影音履歷打造臺灣精品牛品牌─鈜景食品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來到臺南喝牛肉湯已成為國民旅遊必走行程,湯頭鮮甜、肉質軟嫩滑口的牛肉湯,只有產地直送的國產溫體牛肉辦得到。經營肉牛畜牧場、餐飲門市產銷一條龍的鈜景食品公司,善用國產牛肉優勢,餐廳門市使用的牛肉不僅來自產地直送,肉品還獲得CAS優良農產品標章認證,從產地到餐桌全程以15度C以下低溫冷鏈處理,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科技農領航】科技養魚蝦 翻轉漁村再造新生命─台江農業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台江內海不只是個地理名詞,除了是臺灣最古老、最早開發的地區,還是臺灣這個名詞出發的原點,直到現在依然帶領古老的農漁業發展,漁業養殖科技化腳步以在地台江生技的水產養殖來描摹,最適切不過了。台江地區養虱目魚家族的第五代接班人,台江生技總經理顏榮宏,他接手家業後致力於以科技技術來管理漁業養殖場,共同營造臺灣水產養殖業無人可取代的機會。
廢棄魚塭成景點!到枋寮玩漁村 「珂掘底」體驗一日漁夫
屏東縣枋寮鄉位於屏東平原尾部,大武山山腳下,早期以種植水稻為主,而後逐漸發展養殖業,目前以養殖石斑魚及午仔魚為大宗,農作物也轉變以蓮霧及芒果為主。位於枋寮鄉番仔崙養殖漁業生產專區的新龍社區近年將石斑魚副產物開發為化妝品、甜點,另一方面也積極發展漁村旅遊,更串聯鄰近社區,將漁業結合農業,讓觀光客體驗農漁村生活。
【尋味有機】系列報導
著名生物學家珍古德曾說:「每一餐改變世界,每個人一天有三次機會改變世界。」飲食是社會大眾與農業最為直接的連結,為了維護臺灣珍貴的環境生態,具有生態性、文化性的有機農業已有許多人推崇。自有機農業促進法於2019年5月30日正式上路,有機生活也在臺灣掀起了一股風潮。尋味有機,倘若多親近土地,了解土地、食物與人類之間的關係,你會發現,農業不只是糧食生產,也是延續生態環境、農藝文化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