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科技農領航】從農產品到食品 建立穩固的品牌─好廚家企業社

好廚家以臺灣俗稱金目鱸的尖吻鱸(學名:Lates calcarifer)養殖為主,這個品種體長而側扁,腹緣平直,頭尖,頭背側、眼睛上方有一明顯凹槽,其眼睛照光後呈現金色,金目鱸由此而來。這款魚性喜溫熱地帶,主要養殖場在臺灣南部沿海。

【科技農領航】田間蒐集大數據 自動監控水稻旱田科學省工─新豐碾米工廠

種田也能引入高科技!新豐碾米工廠透過田間設立的聯網感知器,蒐集溫濕度等大數據,再加上遠端遙控即時調控水情,不但省下巡田人力,透過一臺智慧型手機,就能在手機上「巡田水」,大數據及雲端運算和物聯網等新潮科技名詞和農業緊密結合,用科技種田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科技農領航】集結臺灣優質農產 拓建亞太廊道拚外銷─萬生科技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為因應國內蔬果市場飽和需擴大市場需求,中部多家大型農企業,包括彰化菇類生產合作社、太陽生鮮農產公司、昇陽農產公司及西螺果菜生產合作社等籌組而成萬生體系(萬生科技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協助臺灣優質農產品進軍國際市場。

【愛上臺灣茶】南投找茶趣 展現新時代風貌

香味是種記憶,某個瞬間,想起某個人、某件事;香味也是條途徑,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引領嗅覺、味覺一探究竟。尋訪好茶也是如此,跟隨著記憶中的香味,與農糧署署長胡忠一沿著路徑,到南投茶鄉找茶去。

中美貿易戰和緩? 美國玉米、豬肉輸中 2020年創歷史新高

美國政府2020年10月23日表示,自從中美雙方於2020年1月簽署貿易協定以來,中國大陸已大量採購美國農產品,並執行57項技術承諾中的50項。美國貿易代表署與美國農業部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目前中國大陸已自美國購買230億美元農產品,約占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設定目標量之71%。

【科技農領航】建立產銷一條龍高品質生產 目標打國際盃─天時福冷凍食品有限公司

高雄市彌陀區主要產業為水產養殖,又以虱目魚養殖為大宗。天時福冷凍食品公司位於彌陀區的水產冷凍加工廠今年運作,包括虱目魚、鱸魚等漁獲從一旁的養殖魚池撈起便送進廠中,6成生鮮魚貨在此處理後分送各大市場販售,剩下4成進入15度冷鏈低溫的分切處理室分切後,再送到天時福位在茄萣區的食品加工廠,製作成魚丸、魚脯和即時調理包等各種產品。新設廠房中,員工在不同生產線上,依其職務按部就班忙碌著,公司氣象顯得蓄勢待發。

【科技農領航】面對極端氣候 唯有提升農業管理─屏東縣優質農產品生產合作社

臺灣縱貫線(臺1)的盡頭楓港為人熟知,因為那是與南迴(臺9)的交界處,轉過去翻過山頭就可以抵達臺東太平洋海岸,植栽3、40年的枋山芒果直到10年前才為人熟知,作為臺灣第二大芒果產區,鋒芒當然不若百年歷史的臺南玉井芒果知名,老二該如何力爭上游,在管理學上有老二哲學,在農產品來看,除了風味該如何另闢蹊徑?

【山教我的事】嘉明湖國家步道工作假期 用心尋回土地的深刻連結

跟著白老鼠的夥伴走過幾座高山,這些遠離都市塵囂的地方,應該是毫無污染的仙境。但常常抬頭眺望山巒自然美景,低頭就看見遭棄置的垃圾。而熱門的登山路線,山徑步道因為過多踩踏受損或形成沖蝕溝,甚至因為大家不走沖蝕溝,改走山徑旁邊或另闢捷徑,而造成植被受損範圍擴大。

高職生與糧同行 雜糧推廣再扎根

11月的南臺灣雖然已過立冬,但田間學生活潑又熱情的笑聲,仍讓人心頭暖洋洋。這裡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舉辦的大糧倉計畫「高職生與糧同行」活動現場,連續三年辦理這項活動,帶領學生巡禮南臺灣各大重點雜糧產區,透過第一手的田間體驗以及手作等活動,了解國內雜糧種植與產業概況,不但廣受農校高職生好評,也為學生們未來返鄉從農打下良好基礎。

【科技農領航】要把A級蝴蝶蘭賣國人 打造國內精品蘭花市場─冠辰蘭業有限公司

國產蝴蝶蘭以外銷為主,年出口量近8千萬株,外銷總產值逾1億5千萬美元。由於國內市場小,蘭花銷售價格彈性低,A級品質蝴蝶蘭一般均優先出口國際市場,國內民眾要買到頂級蝴蝶蘭的機會反而不高,甚至因此對國產蘭花留下品質平庸印象。冠辰蘭業公司有個願景,想讓A級蝴蝶蘭走進國內市場,只為讓國人看到臺灣蘭花的驕傲。